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264648篇
科学研究   4578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531篇
综合类   2205篇
文化理论   130篇
信息传播   2495篇
  2024年   712篇
  2023年   2735篇
  2022年   3287篇
  2021年   4504篇
  2020年   5148篇
  2019年   6809篇
  2018年   3460篇
  2017年   6319篇
  2016年   7002篇
  2015年   7887篇
  2014年   17683篇
  2013年   16036篇
  2012年   17827篇
  2011年   25185篇
  2010年   21023篇
  2009年   17733篇
  2008年   17254篇
  2007年   12362篇
  2006年   13984篇
  2005年   12968篇
  2004年   18905篇
  2003年   12684篇
  2002年   8607篇
  2001年   6160篇
  2000年   6527篇
  1999年   638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对今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原因,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都会对德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说教教育,因为,不管教师说的多么的动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可的,学生逐渐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德育的内容与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融合与渗透,善于在教材中与教学活动中挖掘德育的因素,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的对学生产生引导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处于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对学生从感性角度初步认识世界的培养基础素质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传递真善美的信息,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将有助于教师营造一个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课堂。本文将探讨"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考试周刊》2021,(25):47-48
语文作为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学习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课前的必要准备,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电子书包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为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创造一种全新体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杨淋 《江苏教育》2023,(30):11-14
中小学德育内容需要细化落实到学科课程中,融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确立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育目标;其次,教师要认真与文本对话,将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显性化;最后,教师应积极开展教育性交往活动,师生共同建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指导德育实践的学科德育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设备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助力,信息技术在教育板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今社会各个阶段的课堂状态不再是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的单一模式,新增了图形、照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综合信息化技术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将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探究,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吴媚 《江苏教育》2023,(44):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要做到加深理解,必须通过熟读,读透语言,体味具象,洞察意蕴。传统“朱子读书法”囊括了计划、熟读、思考、力行的整个阅读过程。其中,熟读是指细读、精读、逐字逐句读。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自控力弱,相同文本的“反复朗读”往往有口无心,阅读教学亦忌机械重复。因此,教师要在传统熟读法的基础上,取其精髓,探索适合儿童心智特点与思维水平的熟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