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知远诸宫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对后来的戏剧、说唱文学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部诸宫调作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它的作期一直有不同看法。本文从这部诸宫调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包含制度、名物、地理沿革等)及其用乐的特点,证明其作期当在金正隆元年(1156)到大定二十二年(1182)之间,而不是北宋末年。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成功之作,对其的研究之文汗牛充栋。董每勘先生对《西厢记》的研究,“就戏论戏”、内容详实、分析精确,成就较高。但是,其研究之文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即对其在《五大名剧论》中对崔莺莺寄简、张君瑞踰墙所作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试图为董先生提出的“矛盾”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到《西厢记》,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历时数百年方始诞生。这一现象昭示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任何一部(或一首)有成就的文学作品,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哺育。古代作家借鉴学习前人繁荣了我国古代文化,也为我们今天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在崔张爱情故事流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西厢记诸宫调》中,董解元通过对红娘身份设定及言行表现的具体描写,着重刻画了她心思单纯、热情善良、智慧聪明、爱憎分明、富于正义以及谨慎细致的性格特点,并让她在促进崔张姻缘的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斗争力量与反抗精神.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对红...  相似文献   
5.
《刘知远诸宫调》和《白兔记》同属民间俗文学,语言浅白通俗,口语性很强。《刘知远诸宫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金时期北方口语的实际情况,而《白兔记》则较多的保留了明代江浙一带的南方土语。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白兔记》的语言口语化程度更高,俚俗浅露的语言风格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贾瑞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有关贾瑞的文字,不管是插述还是情节  相似文献   
7.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大型说唱艺术,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诸宫调的出现,对元杂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诸宫调在曲牌、演唱方式、故事题材、伴奏乐器等诸多方面都被元杂剧所吸收,二者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品通过刘知远夫妇被迫害的情节,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世态,表现了对刘知远夫妇苦难遭遇的问题。在艺术上具有民间文学自然素相不加雕饰的风格。作品的不足处是强调刘知远是真龙天子,表现出迷信色彩和“天人感应”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根据“俗文学”的概念,“话本”、“变文”等被纳入于一个共同的谱系。然而郑振铎未加说明的是,作为概念,“俗文学”与“话本”、“变文”、“诸宫调”等具有不同的起源。“俗文学”如同“文学”一样在相当程度上是“现代”的发明,而郑振铎规避了这一真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古代戏曲是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是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戏曲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涉及的问题极多。此文仅以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兴盛,以及古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成熟诸问题与民族文化融合之关系为论,聊述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