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326篇
科学研究   8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13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5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销商品和服务是广告的初衷。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境况下,为了实现这一直接目的,广告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将“物的机能欲望的满足,视点的高度和谐,结构的精确合理,线形和色质的别致个性等,通过实质媒体(广告创意设计)渗透至人的感官,形成种种精神性效名”。(汤·狄龙《怎样创作广告》)为此,广告创作者基于对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评述了德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观、课程的特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等几个问题.旨在使读者较深入地了解德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以期对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 ,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次课程改革中 ,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实质上是国家课程在地方省一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次开发、二次研制的过程。因此 ,地方实施与管理国家课程 ,首先必须对国家课程的性质与特征 ,对国家课程的刚性与弹性的辩证关系具备科学的认识 ,从而树立实施与管理国家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理念。一、国家课程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从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针对实践中课程理念,课程规划,课程管理,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结合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有关理论,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出发点,较为系统地探讨新时期我国课程改革的必然路径,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建立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的课程管理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专业质量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对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的专业课程管理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管理的模式,从而很好体现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教育质量模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7.
李亚虹 《现代传播》2003,4(4):100-101
本文针对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存在的教与学双方的功利性、短期性行为提出在普通话教学中加入审美诉求的观点,从审美诉求的提出原因、价值及其实现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2004,(5):62-63
  相似文献   
9.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表现出研究主题的"去中国化"、交流话语的"亲汉语化"、研究方法的"轻定量化",此类集体语微的表现令人担忧.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如何参与国际对话?在国际对话中究竟担当怎样的使命?恰当处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天上与地下(理论与实践)、祖先与嗣后(历史与现实)、域内与域外(国内与国际)、宏大与精小(宏观与微观)等几对范畴,实现二者关系的合理超越成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理性追求,尊重"取"的前提下,适当的"予"成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国际对话中的使命诉求.  相似文献   
10.
树立以“课程管理”为核心的学校管理理念已成当务之急。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模式应该追求和树立“以发展为导向、以课程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从管理思想的角度认识,我认为学校管理现阶段应该认真思考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