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次段考,我们年级有个同学在厕所里发短信被教务主任抓了,但是他死活不肯供出同党。教务主任非常淡定地用他的手机群发了短信:"来二楼男厕所拿答案。"然后,同党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全军覆没。老班去参加婚宴,喝大了。我恰好路上遇到他,当时立刻打招呼:"老师好!""好好!好孩子,长一脸旺夫相!"呃……班主任,我是男的。  相似文献   
2.
闪电     
一和生满师那一天,老板兼师傅高扬州对陈和生说,什么我都教给你了,只有这手艺中最重要的一手我还留着,等今晚吃罢谢师宴我传你。和生嘴里应着,心里嘀咕,我整天盯着他那手上的活儿,该学的都上手了,还能漏下了什么?可和生不敢大意,师傅是科班出身,况且出自扬州名门,从修脚这门专业看,  相似文献   
3.
谢师宴     
<正>我是住校生,有两个月没回家了。今天星期六,坐车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回到家,奇怪,家里大门紧锁,连阿黄也没了影。田里找了,菜园里找了,爸爸妈妈都不在,打电话到外婆家,也说没去。他们都到哪去了?明明知道今天我会回家,一个人也不留。  相似文献   
4.
微评     
《甘肃教育》2014,(15):6-6
正谢师何必非有宴毕业季到来,近日多个省市教育、纪检部门发布禁令,禁止教师及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升学宴。感谢老师没有错,以此为机会大搞不正之风,大肆敛财,最终让谢师宴变成"奢侈宴"、"敛财宴"和"腐败宴",就值得我们反思和禁止了。(摘自《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5.
这一蔬一饭之恩的付出,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他必须报答,不管以什么形式。那一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担任班主任。班里有个男孩引起我的注意。他进班时的成绩是第一名,但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每到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静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的样子。有一次,我故意把教案留在讲台上,在外面踱步十几分钟后回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看我这记  相似文献   
6.
图片     
《教师》2014,(24)
正暑假学"非遗"为了让"肃宁武术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河北省肃宁县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几位老艺人利用暑假开设培训班,免费教孩子们武术戏。(来源:新华网)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上海市隆重开幕,图为以"阳光少年"为主题的上海市学生文体特色项目汇报展示。(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似文献   
7.
不设谢师宴     
正2014年7月8日晴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及其家长,怀着对教师培育的感激之情,大设谢师宴。有的还互相攀比,档次越来越高。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不太妥当。一、考上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一般工薪阶层,家庭经济不很宽裕,考上大学后,还要花费数万元。辛苦钱来得不容易啊!二、不利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素  相似文献   
8.
报纸要从其他媒体的打压中突破,关键是不要迷失自己,要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的特色。不迷失不是固步自封,对新兴的传播手段,如手机报、网站、报纸可以办,但目的不是为了消灭自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正如我们吃了牛羊肉只是为了增加营养而不是为了使自己长成牛羊。东施效颦不但会使我们自己失去自己的特长,而且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新闻过度娱乐的时代,当部分媒体过分媚俗,以自己价值观的迷失讨好受众时,报纸应该以自己的淳朴和宁静让读者暮然回首。一如大山深处的野菜,在污染的食品世界里愈加珍贵。新闻不能永远娱乐,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9.
阿杜 《少年文摘》2015,(2):58-60
我很努力读书,我知道取得优秀的成绩就是对哥哥最好的回报,或许才能在他灰色的遗憾中添入些许温暖的亮色,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1父亲离开那年,我12岁,哥哥17岁。准备上高三的哥哥毅然选择辍学,无论母亲怎么劝都不听。哥哥辍学后,到一个建筑工地当泥工学徒。大概是初去的缘故,再加上他一脸书卷气,工人们常欺负他,那些又累又脏的活总是留给他干。哥哥不恼,还总是乐呵呵地答应,干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各地市的党报报道中,工作报道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但是,由于工作报道的材料基础来源多半是各单位的通讯员,这些人多半又是写公文出身的,原始材料写得非常生硬,缺乏新闻写法的"软",因而缺乏对读者的亲和力。因此,如何把公文材料通过改造变"软",增加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考验着记者的新闻功力。本文从一些具体的新闻事例出发,探讨工作报道软化的三种方法,从而探求一种可复制的操作路径。嵌入"外挂",换个有趣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