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渊声巷小学     
南京市渊声巷小学建于1948年,地处鼓楼中央地带。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考察学校后的题词"读书、明理、做人、成材",成为渊小海纳渊积、厚载博发的校训。学校以迎春花为象征物,开展系列的人文教育活动,在摄影活动、读书习惯、口语教学、篮球普及、游泳健身等领域摸索一条路途,让生活融入主题,用知识守护生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坐落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承担着随迁人员子女吸纳的重任。2013年6月,学校在对学生个性、学业、行为、家庭等情况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学校发展短板及特长的基础上,以"蒲公英:为象征物,以内涵养成"为核心思想,以"活动体验"为主要形态,开展江苏省级"蒲公英少年内涵养成"课程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  相似文献   
3.
充满爱心是巨蟹座的特性,就好像他们的象征物蟹一样,坚硬的外壳下,却包裹着一颗柔软件的内心,所以巨蟹座的人很懂得保护自己。蟹蟹会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不过对他们所爱的人非常体贴及亲切。  相似文献   
4.
杜玮 《收藏》2014,(20):98-105
到最后,人们终究会对Fast Fashion厌倦,对匆匆赶制出来的春夏、秋冬、早春、早秋一年多达8个时装系列厌倦,对一切不用规划只需要变化的时装圈更是感到很深的厌倦。在这样的世界里,你要变得和别人不一样是需要时间的,要不就是比别人领先十年,要不就是你比别人落后一百年。以设计时间的方式设计时装从某种角度而言,时装是一项关于时间的艺术,譬如如何将上个世纪的民族印花嫁接到这个世纪的朋克哥特,设计师的体内突然间就需要多个时钟在运转。墨西哥女艺术家Frida Kahlo好像借着Susanne Bisovsky的印花衣服还了魂。铺天盖  相似文献   
5.
中美文化在爱情、婚俗、对待孩子未来方面表达相同愿望时具有相似性:都用植物果实象征爱情;在婚礼上都希望一对新人早日生儿育女;在婚礼上都有"闹婚"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都有合吃食物的习俗;婚俗特点非常相似;都在孩子出生后用"抓阄"这种方式试探孩子对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如始干。"自从李商隐的诗句流传之后,春蚕就成了一种精神或情感的象征物了。小朋友们养蚕,不仅是饲养,而且是游戏,从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有说不尽的快乐。本期"同题作文"栏目刊出两篇《养蚕记》。  相似文献   
7.
本刊驻江苏如皋小记者熊凯悦表情严肃地报道:“偶像”的意思是:“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如今,不少人把明星当做偶像,追星追得有些疯狂。可我要提醒大家:千万别让偶像误了事!目前,不少小学生将明星当做偶像。歌星唱歌跳舞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可过多关注这些娱乐节目对我们学生来说能有多大的帮助呢?难道这流行歌曲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帮助我们考试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盲目追星不仅好处少,甚至还会产生反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其代表作<印度之行>中运用象征结构讲述了两位英国女士--驻印法官朗尼·希斯普洛的母亲穆尔夫人和未婚妻阿德拉去印度探亲的历程.象征主义结构在作品中的运用达到刻画人物,渲染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不可能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建立友谊的宿命主义色彩.文章拟对此作品中象征结构的运用作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9.
《推销员之死》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销员之死》从整体象征这一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入手,运用诸如高层建筑、钻石、汽车、长简丝袜、录音机等现代明的象征物,旨在击碎主人公虚幻的“美国梦”,通过对威利这一象征性形象的深化和扩展,展现了无数个普通人在现代明社会中寻梦失败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兴起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热衰于表现探寻过程中的孤独、苦闷、悲哀、彷徨、厌世的个人情绪。这个派别中饱受争议的作家当属七等生。他创作的《我爱黑眼珠》一经出版便在台湾社会揪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道德风暴。为传统意义上的人性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颠覆传统思维定式的过程中呈现出多重意义的生命宽广性,使得读者经由他这样虽属个人却很离奇的平凡经历,体验到个人在自我生命中的独特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