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男性叙事的角度去看待《伤逝》 ,其主人公涓生的悔恨和悲哀 ,可以理解为是作者鲁迅以男性的眼光来看待复杂社会人生与爱情之后的一种无声的叹息 ;同时《伤逝》的题材又是对古代“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的因袭与创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几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痴情女子负心汉模式,指出这一模式的社会生活现象普遍存在,艺术表現亦然。比较审视同一模式和同一类型人物,"和而不同",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中的"负心汉"一般都是读书人。究其原因,实是封建社会男性的一种人格缺陷,而读书人——特别是科举成功、做了官的读书人更是彰显了这种缺陷。此外,婚姻观念的落后,男性主导社会的现实,也增加了这种悲剧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导致涓生、子君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们对待生计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是古今中外“痴情女子负心 汉”的又一典型。  相似文献   
5.
有一句流传多年的民谚是这么说的: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别相信男人那张破嘴。但在这个情人节,一个女人想用自己的笔为男人的嘴开脱一下,权当为了世界和平。情感偶像剧里控诉负心汉的万用桥段,就是挂着满脸热泪和残妆的女人摇着面如死灰的男人的肩膀大喊:"你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曾经说过……可你现在……"  相似文献   
6.
古代小说中的报复负心汉故事涉及了许多法律问题,如男女爱情契约的风险、被抛弃女子的人格权和名誉权、古代妇女中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等方面。痴情女报复负心汉的实质是她们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和精神赔偿。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负心汉只是其反面人物形象中的一类.他们花心、见异思迁、对感情不专一;不负责任,甚至功成名就之后抛弃糟糠之妻.出现负心汉的原因在于他们和女子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和经济基础的不同;封建文人才子利己主义的劣根性以及封建包办婚姻的结果.元杂剧中描写的负心汉形象实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从中歌颂了女子的坚强和敢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也反映了女性恪守伦常背后的男权文化.  相似文献   
8.
《铡美案》和《美狄亚》两部中外戏剧作品分别塑造了较为典型的两个负心汉形象。他们与原配妻子的关系都属于"恩大于感情",后来在面对权力诱惑时,都做出了男权社会里具有普遍性的选择--抛弃旧爱,迎娶新欢。他们的差异性主要是出身不同,抛妻弃子的具体行为以及最后的结局不同,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语境里不同的婚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9.
"负心汉"这一类型化的群体在长达几千年的人类史中充当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生活在这些负心汉阴影下的受苦受难的痴女怨妇。本文重点探讨了负心汉的两种类型以及产生"负心"现象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对相关南戏剧本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南戏负心汉戏大致有这样一条变迁主线:对负心汉的严厉抨击到对负心汉的刻意美化,然后从政权需要、作家改编、观众要求三方面阐释了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