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澄明马克思哲学的演变历程,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概念虽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成熟概念,但在马克思哲学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格尔现象学方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维方式深刻启示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运思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二者的巧妙结合,但这种结合却无法归结和还原为二者的简单相加,它彰显着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运思的独特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框架内实证的经济学研究也孕育着马克思思考人的现实存在的切入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在标志着新世界观的第一个天才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用异常简明的11条论纲,实现了哲学革命,而哲学革命的核心就是宣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质:一是从主客体相统一的实践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重释自然的"人化"特征和社会的实践本质;二是揭示了自己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功能特征,不局限于对世界的解释说明,主张用武器批判的方式"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早期思想的发展中曾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有信仰费尔巴哈的阶段,但他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而是超过了费尔巴哈,从而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成熟,他与费尔巴哈分歧日益明显和突出,终于形成唯物史观和唯心史现的原则对立,从而使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但“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是一个亟需厘清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分为“使用工具的劳动”的类本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个体本质,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论断为依据,对人的个体本质进行理论阐释,明确人的个体本质的逻辑起点、理论属性和价值旨归,即人的个体本质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形成于社会实践的总体结果、受制于社会实践的运作规律,实践是它的逻辑起点;人的个体本质是丰富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具体是它的理论属性;人的个体本质可以解析过去的社会、批判当下的社会和指引未来的社会,现实是它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的新编译本,"需要"是这部著作中的重要范畴.需要既受生产实践的制约,又推动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需要推动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又和分工一起推动了所有制形式的演变.需要是人的本性,是历史发展的原发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认为,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代表的整个近代哲学乃至一切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和根本错误都在于颠倒了思维与存在、自我意识与“现实的人”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过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第一,在马克思看来,只要现实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裂”没有得到根除,宗教就不可能消亡,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就不会“终结”,因此,与费尔巴哈仅仅满足于对宗教和思辨哲学本身的批判相反,马克思提出了对颠倒的现实世界本身加以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的任务;第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精神活动”作为现实世界的基础,从而摆脱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仅仅从直观的或纯粹客观的意义上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哈的提纲》在我国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进行深刻解读,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以此把握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并用《提纲》第三条的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小敏 《考试周刊》2012,(49):22-23
《关于费尔哈的提纲》在我国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进行深刻解读,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以此把握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并用《提纲》第三条的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