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仪礼》郑玄注“凡牲体之数及载,备于此”,然牲体之数为二十一体,经文序列十九,其他二体尚无明文。贾公彦合二觳为二十一体;朱熹首倡取二髀去二觳,辩难贾疏。敖继公申述“觳非正体”。清人姜兆锡辨贾疏前后相互抵牾;秦蕙田等论觳亦非正体;三礼馆臣以祝用髀,佐证髀为正体。依据经注,可证髀为正体,而觳非正体,只是全体,因此,牲二十一体当增髀去觳。并且,觳髀之争隐含了祭祀用体与骨体性质、使用者及其与礼结合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近读李婷婷先生<周代乡乐考论>一文(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文中简称"李文"),觉得颇有可议之处.今不揣谫陋,将若干大大小小不敢苟同之处,凡十二处,次第列出,加上拙按,幸方家有以教我.李文的问题,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点.第一,"读书不统观首尾,不可妄下批评",这是陈垣先生<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中告诫后学的两句话,[1]笔者深深服膺,而纵观李文,颇有与此告诫相违者,拙文之第六、第十二条所论是也.第二,率尔操觚,贸然立论.拙文中第二、第五、第七、第十一条所论是也.第三,当简则繁,当繁则简,处置失当.例如,"何谓乡乐",这本来是一个给乡乐下定义的问题,竟然不避雷同地繁征博引五六百字,是所谓当简则繁.而所谓"郑玄、贾公彦及其后世之学者等在言及无算乐时,还将乡乐与无算乐混为一谈"这样一个大问题,本来应该多方举证,以证服人,而遗憾的是作者仅仅举了两个例子,还都不符合学术规范.梁启超说:"凡立一义,必凭证据.孤证不为定说."[2]前辈学者说:"例不十不立."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3.
唐初贾公彦在《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中辨析了众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辨析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本文对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和归纳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艾词辨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对比衬托法和语境比较法。  相似文献   
4.
唐代贾公彦的《周札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六书”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六书”名称的说解和对形声字、会意字的具体分析说明中.文章对这些内容作一梳理阐发,借以管窥贾公彦文字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互文”是文言文里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唐代贾公彦在《礼仪疏》中解释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日互文。”具体地说,它是指上下两旬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唐人经疏中蕴含着丰沛的美学资源,作为唐代经学历史舞台上的关键人物,贾公彦在其《周礼疏》《仪礼疏》的诠解中生发了诸多审美思想,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以气论为美学本体,将抽象的阴阳五行学说与礼制、人事、时令等感性社会生活结合,为唐代礼乐美学秩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发扬儒家诗论传统,确立符合教化准则和道德伦理的文学规范;遍引诸家,融杂道玄,秉持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诠释学美学旨趣。这既是贾氏个人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汉唐礼乐美学的时代因革与主流,并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唐代审美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初贾公彦对《周礼》、《仪礼》所作的义疏涉及传统语言学的诸多领域,在语法方面也时有发明。贾公彦的语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对实词和虚词的区分;二、对虚词的诠释;三、对实词活用的探讨;四、对句法的分析;五、对词序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语境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望经为注"、"望文为义"、"望经为义"、"文势"、"上下文"、"上下篇"、"于义不可"、"于理不可"等术语的灵活运用中。这些术语的运用涉及到语境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充分体现贾公彦的语境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