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唱唱村歌,聊聊民俗,看看表演,写写书法,下下象棋,弹弹民乐,在讲堂书院里听课,在展示馆内欣赏祖先留下的老物件……这是近日笔者在浙江瑞安各地乡村文化礼堂看到的新时尚。"道德讲堂、文化家园、百姓舞台"。这些乡村文化礼堂充分挖掘、整合乡风民俗和历史名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使之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兼具现代化特色的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2.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11,(2):108-111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11,26(3):108-111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1976年2月,河北省威县城关镇贾庄村发现古墓,出土三方墓志。其中一方为明兵部尚书贾待问墓志。贾待问是隆庆、万历时期两朝名臣,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曾数次弹劾当权太监。在西北整饬边防,多次参战,军功卓著,从而荣升兵部尚书。  相似文献   
5.
琉璃厂人     
北京琉璃厂旧书肆的书贾们,正如当年鲁迅先生所评价的,有商人凡俗的一面,然而也有儒雅的一面,这是别处的买卖人所没有的。听从前在琉璃厂卖过旧书的人说,直到抗战以前,还有文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古典名著中,以探春为首的兴利剔弊派吸取了《姬子》的经济思想: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左窃尧舜之词,右背孔孟之道。大胆改革贾氏集团的陈腐观念,实行兴利剔弊、责任承包、多种经营、开源节流、强本节用等经济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持续发展、共同发展和科学发展,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建设作出了不可低估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7):178-179
<正>人到了老年,就要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遇到烦恼能排除,遇到挫折能顶住,遇到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这样才能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健康主要来自于四种状态:进取之心、淡泊名利、学会忘记、善于宣泄。  相似文献   
8.
"貯"、"賈"释读是当今训诂的一大难点。通过对战国、秦汉玺印和封泥的综合研究,认为前人在甲骨、金文中所厘定的"貯"、"賈"二字,实即""字(音古,表储藏、交换)的两种不同写法,后者则是对原始社会的"家"之音义在商品、货币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终于把两种写法催生成了两个异体,以便分别承担储藏、交换之义,节约社会交往成本,而""、"貯"、"賈"遂得以各各定型。援此为例,围绕""之其他异体和音义讹夺,作者又对个别先秦文献的个别疑难之处作了重新训释。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中,贾探春是一位才华横溢,敢做敢为的女性.她有理想,有胆识,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然而这样一位极具现代气质的女性却偏偏生于封建末世,又是庶出身份.在这一人物身上,作者寄托了对于探春才华与能力的赞美,同时也充满了对她悲惨命运的同情;有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叹,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歌颂.  相似文献   
10.
正清王朝近三百年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值得人们回味的东西,其中男人的辫发就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见证了整个清王朝的兴衰和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正如一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辫发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式风俗问题,而且是涉及到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问题。清代的扬州,兼漕、河、盐三大有利条件,商旅幅辏,市井相连,大贾鳞集,一度成为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堪称社会"风向标"的民风民俗也紧随潮流而动,辫子问题就曾几度风起云涌。在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后的今天,通过《清宫扬州御档》及其他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对清代及民国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