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文本解读》是文艺学序列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基于英美新批评、解构主义等理论的影响,如何合理"合法"地阐释文本,是学生面临的一个困惑,也给教学者提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才能科学地引导学生去阐释文本,从而避免无限度解读。依照美国解释学哲学家赫施的解释学理论来总领《文本解读》教学的理论观念,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客观阐释学代表人物赫施对"意义"与"意味"进行了区分。前者确定不变,决定了译者主体的受动性。后者变动不居,决定了译者主体的能动性。从赫施阐释学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3.
赫施客观、辩证的文本观为异化归化对立的统一性提供了哲学解释力:文本含义的确定性为基于原文的异化翻译提供了重要理据;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为译者使用归化翻译、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郑茂 《函授教育》2002,(4):94-96
对美国文艺理论家赫施的代表作《解释的有效性》一书中的二个核心概念:“meaning”(意思)和“significance”(意义),我国翻译界出现了多种不同译法,表明我国文艺理论界对意义、意思、意味、含义诸概念有界定和使用不明的问题,本文拟提出此问题以邀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赫施的现代形式的传统阐释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施的阐释学坚持认为,作者的意图就是作品的本义,它对读者来说是客观的.这是传统阐释学观点.但赫施用现代哲学来论证这一观点,并吸收现代阐释学的某些思想,用以解决在阐释作品中意义的不确定问题.所以,赫施的传统阐释学观点又是现代形式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赫施始终将作者意图视为实现解释之客观有效性的最可靠保障,而支撑其意图论主张的最重要依据则在于伦理层面上的深入思考.在赫施的理论中,对意图的理解已不仅仅是探查文本意义的便捷方式,而是上升为了应当被虔敬遵循的伦理上的迫切要求,并进而涉及到了自我与他者、自由与限制,以及解释者所应当担负的精神职责等更加具体而细致的领域.赫施的努力不仅丰富了文学理论中关于作者意图的既有论说,更无疑在道德贫乏的现今文化语境下凸显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艺理论家赫施的代表作《解释的有效性》一书中的二个核心概念:“meaning”(意思)和“significance”(意义),我国翻译界出现了多种不同译法,表明我国艺理论界对意义、意思、意味、含义诸概念有界定和使用不明的问题,本拟提出此问题以邀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