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李欣 《文教资料》2013,(18):3-4
赛金花是中国晚清民初史上一位影响颇具争议的女性,其早年随夫洪钧以"状元夫人"的身份出使欧洲四国,在这一时期,其人生发展经历了"妓—妾—妻—妾—妓"的循环,即其由妓到妾,经历了短暂的"妻"生活(随夫出使时期)的荣耀之后,又由妾身份成为妓。值得注意的是,其身为"妻"身份时,她的这种身份的肯定却并非是由祖国和同胞赋予,而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洋人给予的,是对其的一种肯定和尊重。本文以赵淑侠的《赛金花》为蓝本,从女性主义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赛氏妓女、妾与"妻"的人生循环发展加以阐释,以期对赛金花这一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给予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赵淑侠是欧华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同时融合了中西方文学创作技巧于一炉,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本文拟从赵淑侠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如何运用象征手法,以形成其文学创作独具一格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祈求     
爱情是非常抽象的东西,是一种感觉、一种体悟、一种身心超越现实的纯美反应。这种感觉、体悟和反应,精致敏锐,牵动着整个心灵和悲喜情绪,而且力量巨大。大到往往不是理智可以控制。或根本就无理可讲的,人在爱情中绝对主观,不管那个人在别人客观的分析下价值如何,对于你、他或她都是惟一能够激起你心灵震颤。  相似文献   
4.
对于身处欧洲的非西方族群而言,传统的“他者”身份是西方话语霸权的产物。他们不得不被动接受。并任由这种模式化、僵硬的文化身份束缚自我的发展。但以赵淑侠为代表的欧洲华人主动解构旧有的“他者”身份。不断把日益变化的族群意识充实到新的“他者”身份之中,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自我的文化身份。赵淑侠的小说正是这一过程的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