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3岁的赵瑜,给人的第一印象仍然是保留着几分剽悍气质。他块头大,一米八的个头,近年增添了啤酒肚。2008年7月24日上午,猫在山西省委老干部中心埋头写山西省抗震救灾报告文学的他,因见记者,难得穿上了稍显正式的夏装。  相似文献   
2.
赵瑜报告文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跨越1980年和1990年代的报告学作家,赵瑜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他的本由早期的对地域性或行业性具体人、事的描述上升到对社会公共话题的宏大叙事,并显示出独特的反思与批判意识。其艺术建构的先锋性和包容性,生动地体现出晚近20年报告学体嬗变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3.
陈敏华 《湖南教育》2010,(1):24-25,52
认识赵瑜,是从当下极红的《小闲事》开始的。在这本长篇文化随笔里,赵瑜用自己的妙笔,还原了一个恋爱中的鲁迅——这个大写的人。他褪去了被人们披上的神的外衣,站在生活的河流,爱情的河流,与广平兄“关关雎鸠”般一唱一和,尽显顽皮与可爱,侠骨与柔情。  相似文献   
4.
今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同学赵瑜就拽住我的胳膊,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以前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的同学。”赵瑜这句话像绕口令,弄得我云遮雾罩的,摸不着头脑。我细细一思量,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对!是他,好几天没来了。“孙学贤。”我脱口而出。“算你聪明,恭喜你答对了。”赵瑜顽皮地伸出右手食指,刮了一下我的鼻子。我正要抬头向孙学贤望去。  相似文献   
5.
赵瑜是活跃于20世纪80和90年代两个时域的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别具一格的“反调”冲击思维的惯性,并在文本中对社会热点问题予以颇具预见性的不留情面的反思与批判,加上他借鉴小说叙事形式为主的报告文学性追求,共同预示着报告文学文体本性和批判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书院词典》记载:浏阳市第三中学的前身为狮山书院.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浏阳知县赵瑜于古港狮山建文昌阁,旁立义校;道光十九年(1839年)拓建书院,即狮山书院,系清末浏阳四大书院之一;辛亥革命后兴办新学,改名文革学校;1942年创办中学,名狮山私立初级中学;1952年由浏阳县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浏阳县第三初级中学;1955年开办高中班;2006年荣挂"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匾牌.浏阳市第三中学究竟是凭什么神奇的力量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成长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的呢?  相似文献   
7.
赵瑜报告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之一,即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尤其对鲁迅、赵树理等现代大家的学习与继承。报告文学等非虚构文学不仅可以和小说等虚构文学一样,借鉴与吸收中国古典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同样可以学习和继承鲁迅、赵树理等小说家的现代传统。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交叉文体,正在古今传统和相关艺术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赵瑜的文学创作里,少有应时之报告,而多见独立之文学,这是其与众不同,更是其苦心孤诣。《寻找巴金的黛莉》正是他以七封珍贵书信为线索,追索真相,重返历史的知识分子写作。以灵动的语言,妙笔勾勒出激荡风云下的众生相;以精致的结构,巧思交织起古今观照间的世间情。他以史为鉴,回归现实,以自觉的文体意识和独立的写作姿态,重塑报告文学之理想。  相似文献   
9.
文学评论家王晖先生有一个观点: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要重视时代更迭的“大历史”,同时也要重视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的“小历史”,也就是微观个人“毛茸茸”的具体历史生活。那么,赵瑜的报告文学新作《寻找巴金的黛莉》就可算这样一部“毛茸茸”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脸上大涂鸦     
脸上也能作画,这可不是丹麦艺术节,是我们班正在上演的经典:黑脸,白脸,能画画就是好脸。别以为这是流行或者是特立独行,这可是被逼无奈。前些日子,我们老师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火花飞溅,竟然给我们规定月考二人PK,哪门课输了,赢者就可以在输者的脸上作画一天,还不能擦。这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