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足浴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既可减少药物对幼儿肝肠的刺激,又可避免幼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发热: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克,菊花、葱鼓、生姜各30克,豆卷20克,连翘10克,水煎取汁约200ml。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ml,以  相似文献   
2.
三浴健儿身     
“三浴”指空气浴、森林浴和足浴。“三浴”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锻炼。“三浴”对提高儿童适应环境能力和防病能力,促进儿童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完善均有良好的作用。△空气浴空气浴是让身体裸露或部分裸露在特定的空气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药足浴对运动员疲劳恢复作用的观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足浴是药浴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理论基础是传统中药理论,引用到运动训练中作为一种疲劳恢复手段,经研究具有积极作用,能舒筋活血、解除肌肉酸痛及僵直和治疗伤病,并促进乳酸、尿素等的排泄,且操作简便、药效可靠、无违禁药物,不仅适合竞技体育,而且作为一种保健方式适合于全民健身、为大众服务,具有较高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5):4-4
近年来,中药足浴在我国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等地日趋兴盛。四川省反射医学协会会长吴云认为,中药足浴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现代足部反射疗法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良好保健功效,而并非简单的“洗脚”,亟待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搓足养生法     
我年过“不惑”,仍然才思敏捷,精力充沛,双目炯炯,看上去至少要比实际年龄小好几岁。朋友问我,秘诀何在?我答是坚持“搓足养生法”的结果。每天早晚用温热水足浴后,盘膝坐在沙发上,双目紧闭,用力按摩脚掌,先左后右各搓200次,直到搓得脚掌发热发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实施中药足浴联合优质护理对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药足浴联合优质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实施中药足浴联合优质护理,在改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方面作用更为突显,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足浴盐制备的亲身体验,从学生角度来看待课外科挂活动的作用,并提出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吕虹京 《今日科苑》2014,(12):120-12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祖国医学理论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认可,有学者指出在给予常规西医药物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及足保健操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将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保健操联合足浴对糖尿病足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积极意义,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结合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两组都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结合中医护理。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上中药足浴及穴位按摩。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加上温水足浴及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结合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养生益寿延年,古往今来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我国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其中最简便易行的就要数足浴了。大量实践表明,足浴不仅是保持卫生的手段,还是一种可靠的局部浸润疗法,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脚气、脚垫、脚冻、干裂,以及下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