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5046篇
科学研究   817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757篇
综合类   253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9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788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意字是由多个象形字组成的,不同的组合可以造出很多字,因而它的创造力远比象形字要大,使用范围也广泛。所以,尽管后来汉字形体发生巨大变化,象形字不象形,会意字不会意了,还是有大量的“二代”会意字不断地滋生。  相似文献   
2.
3.
第三代移动通信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我国的核心专利是零,移动通信市场几乎百分之百被外国公司所瓜分,十年间,我国向外国公司支付了近百亿美元的技术和专利费用。而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中,中国以自有知识产权拥有者、无线技术创新者的身份出现,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为等电信运营商、制造商、研发机构等发起的“TD-SCOMA技术论坛”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产业化进程中已进入实质阶段,如果一切顺利,TD-SCDMA标准将于今年进入市场,与欧洲人设计的W-CDMA和美国人设计的CD-MA2000标准竞争。中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领域的介入,更是使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国内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人们几乎被扑面而来的新技术、新名词弄的不知所措。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层层面纱,全面展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市场、缺陷、发展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3G在中国     
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技术非常复杂的系统,为了缩短研究周期,能够在未来2-3年内提供成熟的产品,也为运营商提供多厂商的供货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式体系,积极开展关于TD-SCDMA的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待到月圆时     
侯敦 《滇中文化》2004,(4):26-27
地点 某乡,普为家。时间 中秋节,傍晚。人物 普为,乡长,防洪指挥部总指挥(称普)。徐月,普为之妻(称徐)。[幕启两块天蓝色景片,门为虚拟;摆桌、椅。桌上有电话,摆着月饼和中秋节食品。  相似文献   
6.
运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 s)的方法,对我高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三时相(着地、缓冲、蹬伸)运动学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过程中,着地角、起跳幅度、着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两大腿夹角对跨步跳离地时水平速度影响较大,是造成跨步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过分屈膝,蹬伸迟、不充分,摆动动作消极,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Reber首先提出内隐学习概念,近年来对内隐学习又有了新的界定。内隐学习有五个特性: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工语法、视空概念、概率学习、序列反应时任务。近年来对内隐学习的潜在机制有了很多全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漆智勇 《垂钓》2004,(3):33-33
鳝鱼肉味鲜美,又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不钓它钓谁?  相似文献   
9.
10.
《中图法》第四版“中国时代表”使用规定探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关于“中国时代表”的使用规定提出了质疑,同时对疑点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