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53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句的内部关系常常要借助关联词来表示,并且大部分关联词都表示一种固定的关系。因此,有的同学在确定复句的层次关系时,抛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只看关联词,以致造成解题错误。其实,有些关联词可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关系。下面列举几个兼职的关联词。  相似文献   
2.
3.
城市记忆——城市规划中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既是城市化加速的重要时期,又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时期,这期间各种利益和各种矛盾冲突尖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在城市建设中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工作思路,要研究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统筹传统和现代、统筹传承和发展,让城市记忆赋有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校合并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着转折时期,逐渐以现代的主动的服务模式取代传统的被动的服务模式。本文从馆舍环境、馆藏资源、技术设备和人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13-120
《墨子》中按断复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根据按语与断语之间是否使用代词衔接,《墨子》按断复句可分为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和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两大类。其中,直接性评断按断复句占绝大多数,而代词衔接则为判断按断复句的重要标志之一。《墨子》中大量出现的用代词衔接的按断复句表现了《墨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及战国时期语言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自古文以载道,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读了作文教学的几个"小窍门",包含做有心人、从心而出、转折、关注作文的修改四方面的问题,献芹献曝,不胜之荣,商榷同仁。  相似文献   
7.
文学巨匠鲁迅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 大量使用转折复句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崔铁成1991),表转折的词在<鲁迅全集>出现次数分别为:"但"8848次、"却"4257次、"然而"2158次、"不过"2008次、"可是"440次.这里,我们将对鲁迅作品中转折复句的使用情况作一个分类,并分析它们的运用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讨假设复句的交际功能是把假设复句放在交际语境中,动态地观察假设复句在言语交际中的交际功能,变静态的分析为动态的分析。假设复句既包含了句法平面的内容,又包含了逻辑平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言语交际中对假设复句的交际功能有无影响及有何影响,应该是对假设复句进行动态分析的重点。文章仅对假设复句的交际功能进行分类,并作简要分析,期待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量多重复句的观察发现,在划分其中层次的时候,复句关系所处的层次并不相同,分布各有差异,并且能形成较严密的位序级差。我们用逻辑推证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多重复句中逻辑关系的组合层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复句中的语义关系既是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反映,又是人们主观视角的反映。在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人们的主观视角会随着认知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复句中,则是适时添加复句关系词。并列范畴转化为因果范畴是人的特定视角的转化,这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认知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