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帆 《文教资料》2014,(23):10-11
袁去华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一位词人,一些文学史或词史著作将其视为辛派词人。然而将其词作与辛派词比较,发现袁氏非辛派词人。首先,袁词没有忧虑国事、偏安之恨等辛派词人通常表达的内容;其次,袁词中表现的悲愤是自身入世受挫的怨恨,无关国家兴亡;最后,袁词的整体风格不符合辛派词的典型特征。袁去华只是一个失意文人,而不是辛派的苦闷志士。  相似文献   
2.
论凤林书院体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编选的一部词总集,厉鹗在《论词绝句》中称:“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使得此集与《花间集》相同,由词选而得词体之称。该文通过对凤林书院体艺术特色的分析,辨析了这部词选与辛派词风和张炎等格律派词风的异同,也展现了宋末元初江西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辛派词人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派词人”以辛词为榜样 ,有意识地学习苏轼 ,其词作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辛派词人”之形成 ,与辛弃疾巨大的人格魅力与歌词艺术魅力密切相关。他们的政治主张与实践活动、个性与表现等等诸多复杂因素 ,都融合到了歌词创作之中 ,形成独特的风貌。而且 ,“辛派词人”为了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共同选择了“以文为词”、议论纵横的表达方式。因此 ,“辛派词人”自然形成了豪迈奔放、恣肆粗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试论《于湖词》在宋朝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词集题跋、词选和词作,传递出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在宋朝传播的丰富内涵,前两种形式表现出对《于湖词》豪迈雄壮和清旷秀雅词风的认可,而考察宋人词作对于湖词句的化用,我们确定张孝祥乃南宋初期豪放词坛的重要词人,其词对后来的辛派词人或辛派推崇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辛派词人方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岳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也是辛派词人主要成员之一。其词充分继承了“稼轩体”的创作风格,将抗金复国的理想寄之于词,丰富了词的内容;在形式上不受传统词风的羁绊,以文为词,以意为词,表现出极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刘明杉 《收藏》2016,(5):100-105
正在传统男权社会,女性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婚姻中也处于被选择的一方,男子可三妻四妾,女子未免年老色衰后被丈夫乃至夫家冷落,她们只有借助妆容增添魅力,进而达到巩固自身地位的目的,因此"妇容"成为女性必须具备的四项德行之一。然而"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之所以全力打扮,更多的还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辛派词学的形成原因及起源作出具体分析,指出机遇时代文化特征的词风风格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辛派词学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和内涵,值得后代商榷与考证。  相似文献   
8.
徐艳珠 《阅读与鉴赏》2007,(1):62-64,70
习惯上说的辛派词人是指活跃在12世纪下半叶词坛上,词风倾向豪放!"一派的爱国词人。其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韩元吉、陈亮、刘过等。历来人们提及辛派词,多以“豪放”一语概括之,事实上,辛派词人的词作不尽是“豪放”,还不乏幽愤悲凉及深婉纤丽之作。辛派词人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较此前安定,但靖康之耻及山河破碎的现状仍激发无数胸怀天下的文人“要补天西北”,“不斩楼兰心不平”。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便催生了大量慷慨豪迈、激昂飞扬的词作。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韩元吉的《水调歌头》(和庞佑甫见寄)…  相似文献   
9.
词体的产生与特性决定了它和音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北宋词体的发展与演变都因其适宜于歌唱而获得传播,时至南宋,社会的动荡、时局的安危对词体特性造成极大冲击。词体的创作功能渐移:格律派词人虽坚守传统阵营,但"应歌"已转为"应社",实属无奈;豪放派以恢弘的气度,将词体作为"陶写之具",使词体具有了新的更为现实的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辛派爱国词的产生 ;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 ;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