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科研活动的新闻报道,无疑是百年奥运"新闻盛宴"后的又一场新闻大战.由于法新社、路透社、俄新社等10家世界著名的境外媒体的介入,500多名记者的参与竞争,此外许多网站与电视转播商、传统纸媒体和新兴手机媒体连横合纵出击,将这次媒体大战推向了极致.赵波  相似文献   
2.
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曾于1906年在台湾的台南与蔡国琳、赵云石等一起创办了一个“南社”,它与台中的栎社、台北的瀛社一起被誉为近代“台湾三大诗社”。近些年来,有的学者望“南”生义,认为台湾“南社”是柳亚子等1909年于苏州虎丘成立的“南社”在台湾的地方性支社。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卢文芸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曾多次来信与我就台湾“南社”与大陆“南社”的关系问题进行切磋。我还以《台湾南社不是“南社”的支社》为题撰写了专文。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秦国的统一策略灵活多变,各代统一策略均有不同。孝公时期,以商鞅的中立楚韩、联合齐赵、削弱强魏为中心;惠王时期,以张仪的连横弱楚为中心;武王和昭王前期以魏冉的蚕食诸侯和削弱三晋为中心;昭王后期以范睢的远交近攻为中心;秦王政时期则以李斯、尉缭的拉拢分化、各个击破为中心。总之,秦各代国君大都能依据当时的国力状况和外部形势确定不同的统一策略,事实证明,这些策略无一不切实可行且成效显著,它们大大地加速了秦统一全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科 《文化交流》2009,(3):24-29
2008年12月18日上午,“连横纪念馆——台湾文化展”在杭州玛瑙寺揭幕。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夫人连方瑀,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等出席开幕典礼。  相似文献   
5.
刘向处理《战国策》合纵、连横章节时,呈现出剪裁重组、故意捏合、暗藏褒贬等特点,这体现了他强烈的一统思想.而这种思想和刘向的出身、学养、性格以及所处的时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论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的博弈逻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逻辑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选择策略、如何作出行动的逻辑,它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视点,使之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战国时代的七雄争霸,可视为博弈论中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各国只注重自身利益、眼前利益,忽略联盟的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缺乏长久合作的诚意,以致除秦之外的六国均陷入囚徒困境.六国的博弈失策昭示人们:在历史的博弈中,国家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是辩正统一的,只有二者舍一,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相似文献   
7.
吉路 《北京档案》2005,(6):44-44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该团所带的礼物中,有一件连战的传家宝--连横的历史著作<台湾通史>,加上连战的最新著作<改变,才有希望>、<连战,2005大陆行>纪念册,以及精美的玻璃艺术品,被传媒并称为『连战大陆行见面礼』.  相似文献   
8.
杨玉祥 《图书馆学刊》2012,34(11):105-106
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引入了合纵连横的概念,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11日,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青岛、日照、潍坊、威海、烟台、淄博六市报社代表在烟台签署协议,正式成立山东半岛报业联盟,集中六地新闻资源于7月16日推出联合创办的《今日胶东》专刊,打造半岛城市群发行量最大平面媒体。联盟成员统一为专刊供稿,对等开放新闻资源。联盟建立统一的编采平台,最大程度利用六方共有的资源,最大限度降低采编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连横著《台湾通史》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台湾历史的学术著作,也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以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自1920—1921年在台北初版发行,至今100年。在100年间,《台湾通史》从初版、再版,到多次重印、影印,共有30种版本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时人及后学者,为留存纪念,或为介绍、评论及引申性说明,而为《台湾通史》所作之题字、序跋文和附录等,亦随着各种版本之流传,增删更易,留下深深的历史烙印。社会各界对《台湾通史》的关注、研究,以及开展的各种纪念活动,更是永续不断,影响所及既深且远,反映两岸同胞对《台湾通史》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高度认同。《台湾通史》100年的出版与流传,承载两岸同胞共同记忆,如同一面镜子,照鉴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结束,更蕴含两岸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