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必读》2011,(5):7-7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曾预计,假如大气平均温度上升超过1.5℃,那么,全球20%~30%的动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假如大气平均气温上升3.5℃以上,将有40%~7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如果按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计算,40多年后,地球上将会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动植物物种将灭绝或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2.
……显示器上的速度读数在疯涨。虽然他们平时就坐在座椅上,甚至钻进睡袋里休息。但他们与太阳的相对速度已经超过了每秒四百千米。和脚下的彗核一样,四个人已经成为太阳系中速度最快的物质。以这个速度运行,他们只需要两个"彗星昼夜"就能来到太阳身边。那也是他们一赌生死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李卫平 《物理教师》2010,31(4):29-31
在本刊2004年第9期上笔者曾发表了《平面上两平动光滑曲线交点速度的最简求法——“速度分解一合成法”》一文,在文中对计算同一平面内两平动光滑曲线交点速度的“速度分解-合成法”进行了证明.所作的证明仅限于在同一平面内两光滑曲线均做平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发散波作用下粒子速度的二维电磁测试关键技术包括恒定强磁场、动态载荷与磁场同步、交叉干扰项信号消除等.研究并设计了米级尺度的Helmholtz线圈,对Helmholtz线圈施加脉冲电流,获得了持续时间8.26~30.62 ms的恒定磁场平台,峰值波动误差为0.1%~1.0%.设计了新型二维发散波电磁粒子速度计,采用“对称双S型”布局感应线圈,消除干扰项,获取有效的微弱信号.有机玻璃样品中粒子速度的一维和二维电磁测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粒子速度首峰值随爆心距的变化关系、信号时间特性符合物理规律.为有分界面、沟槽或节理的非均匀分层介质中发散波传播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6.
7.
一、应用速度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 s/v分别求速度、路程和时间这类题关键是找出三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然后直接用公式求解. 例1 1999年11月20日凌晨,我国第一艘试验"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设飞船在距离地面390km的高空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经过21h 运行了14圈.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则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km/h,合__m/s. 解:已知t=21h,飞船在21h内转过的弧长  相似文献   
8.
如果要问大家:这几年中,你感受最深刻的社会发展指数是什么?我想,七八成的人都会回答:物价指数。在这个物价涨幅跑得比高铁还快的时代,我们都亲身经历着消费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奇迹与巨变。的确,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如果我们今天手中拿着百元大钞,一夜过后它的实际价值很可能就等于99元的“零钞”。  相似文献   
9.
一、影响教师改错能力的因素1.学科知识背景题1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如用铝箔代替金箔,则α粒子不会发生散射现象B.如用铝箔代替金箔,则α粒子仍会发生散射现象C.如用质子代替α粒子,则质子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相似文献   
10.
Experimental Stud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Under Complex Flow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diment incipience under flows passing a backward-facing step was studi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scouring depth,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and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field downstream of a backward-facing step.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field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was the highest near the reattachment point, even though the near-wall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and the Reynolds stress were both much higher further downstream of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for the sediment incipience near the reattachment point. Partially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10602017), Maritime Research Center and DHI-NTU Center of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