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峰文集》已出到六卷,洋洋洒洒三百六十万字,体大精深,不仅有学术论著,还有诗文作品。从中既可看到作者逻辑思维的超迈历程,又可以窥视作者心灵情感的逍遥游迹。在我们现实的学术教育界,既是理论成果卓著的学者,又是诗文作品成系统的诗人作家,是很难得之才。向峰先生是我的老师,他的主要著作一直是我的教本,有的甚至是枕边读物(如《古典抒情诗鉴赏》)。他的道德文章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他教书育人一丝不苟,读书写作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阅读     
阅读提示应用文,指适用于日常生活、私人交往、社会活动的实际运用的文体,常见的有奏议、书信、碑志、祭文等。奏议,是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以议事为主,写法重视说理。书信,是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书,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写法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3.
《良师》2011,(1):55-55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著名的贤士颜斶,他不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才气纵横洋溢,且道德文章奇佳,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生活简朴,又不爱慕虚荣,是个典型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4.
<明史·方孝孺传>记曰:"成祖发兵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无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陈友松教授生前之学术与事功虽有未及方孝孺者,但作为读书种子,则当之无愧矣.  相似文献   
5.
周必大作为南宋前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当时朝野推崇苏学的政治背景和学术氛围下,十分关注与敬重苏轼。他采用考证、点评、辨析等方法,对苏轼的生平事迹、道德文章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客观评价,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品风范与学问见识。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概括。周必大提供的不少今人未见的苏轼佚文线索,表明苏轼研究的文献收集整理等基础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进行。  相似文献   
6.
董大勇 《收藏界》2012,(8):69+2
前些年,启功先生在世时,曾在日本二玄社的出版物上写过一段话,称二玄社印刷的我国宋元明时期的名画,为"下真迹一等"。启功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辈,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但我并不能因此而为尊者讳,把启功先生此话当成金科玉律,因为若以此用以其他文物鉴定则甚为有害。  相似文献   
7.
晚明政坛上,东林党声势煊赫,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其以东林书院为中心,护法程朱理学,发而为道德文章,经世救时,呈现出独特的儒学风貌.东林前后期领袖顾宪成、高攀龙俱为理学名巨、道德完人,可为代表,堪称南直双璧.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在《围城》中有这么一段妙语: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汪处厚在新丧里做"亡妻事略"和"悼亡"诗的时候,早想到古人的好句:"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只恨一时用不上……曾国藩就有汪处厚这样的癖好,他也写了不,步"只恨一时用不上"的挽联,并为此而开罪了好友汤鹏。  相似文献   
9.
刘庆鹰 《新闻窗》2013,(1):9-10
在我心目中,王保民先生是一个对人诚恳、好学勤思、处事低调、知识渊博的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新闻学术功底,还在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与见地。翻阅全书,我更加走近了王保民先生:我看到了一位正直朴实、思维敏捷、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学者;我看到了一位忠于理想、不知疲倦、忘我奉献、做事一贯认真周到的职业新闻人;我尤其看到了一位心贴基层实际,数十年间始终反映百姓意愿,呼唤百姓心声,与百姓同情同感,从为人民服务中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力。人类越发展,知识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越强,育人的体系也就越健全。国家是否能够站立、仰头、大步流星向前,取决于国家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灵健全、发展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崇高使命最终的落实者,不是学校,而是老师。每一个老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是对人成长、对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起码的标准就看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