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郊祀的演进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周初年,秦襄公立西畸郊祀方位帝白帝。其后四百多年间,秦由只郊祀白帝发展为郊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四个方位帝。秦统一天下之后,郊祀之礼固定在雍四举行。西汉初期。刘邦在秦郊祀四个方位帝的基础上,增加黑帝成为五帝,雍四畸成雍五畸。尽管秦之郊祀方位帝与西周之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郊祀模式,但由于西汉初期的承袭,仍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礼乐诗歌是雅乐乐章的组成部分,以描绘祭祀天地宗庙、朝觐盟会、阅武告捷、新谷祷雨、敬老立学诸礼为主要内容,展示出礼乐相成的独特情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礼行乐奏的仪式情境;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诗礼交融的审美情境.典礼仪式实践,其环境的选择、场景的构设,以及人物服饰、举止、语言、歌唱、舞蹈等因素构成一个综合展演的"仪式情境".乐章应用于"仪式",是仪式情境的组成部分;描绘典礼的诗歌,又以仪式情境为抒写对象,以特别的"礼""乐"意象,构建起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德"为礼之灵魂,"和"为乐之功能."礼"是躯干,"乐"即精气.有躯干可以站立,通精气才有生命.礼乐配合中,"乐"的"流走"把"礼""贯穿"为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当诗人用"诗"再现这一"有机体"时,便创设了诗、乐、礼浑然一体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3.
《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由于产生时代和祭歌性质的不同,在主旨、祀神态度、歌诗源流及其音乐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的个性特征,由此可以窥见西汉祭祀诗歌的不同面貌。  相似文献   
4.
"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对中国当下的学术产生了影响,这种理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诸多领域.本文以西晋郊祀制度为例,揭示儒学作为大传统如何规范皇帝亲祠、规范郊祀制度,从而使秦汉以来神仙方术与民间淫祠杂祀等小传统淡出郊坛.  相似文献   
5.
汉代儒学的正统化,为汉王朝统治者建立大一统宗教与礼乐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而儒学化的大一统宗教与礼乐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发韧于汉初的改德改制运动大功告成,也意味着汉袭秦礼的历史的结束。本文以汉代郊祀、明堂、封禅等宗教祀典及其礼乐制度的发展变化之迹为线索,具体地考察了宗教儒学化与儒学正统化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影  元昊  张宏 《教书育人》2012,(30):111-112
祭祀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急于祭。"梁启超认为"有人与神与天相接之礼,则祭礼是。故曰‘礼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也。’(《礼记·礼运》)诸礼之中,惟祭尤重。盖礼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7.
虽然司马相如是否曾经参与过汉代郊祀歌诗的创作难以确考,但其对于汉郊祀歌诗的创作意义重大。相如所作《封禅文》及其他赋文,首次在文学创作上呼应了思想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一说,深合武帝心意,由此确立了郊祀歌诗创作的思想基础;其赋文以铺陈祥瑞、描写神人同游来体现"天人感应"的写作方法,亦为汉郊祀歌诗所继承。司马相如的赋文对汉代郊祀歌诗的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因而班固在《汉书》中屡次指称相如为汉郊祀歌诗制作的首功之臣。  相似文献   
8.
本从唐代郊祀活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出发,集中论述郊祀活动中关于唐代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政府诏令,赦,德音,推恩令所揭示的唐代社会生活的中心内容和变迁,拟从郊祀祭享这项重大典礼的角度展现唐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景观,以丰富和加深对唐代总体社会发展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祭礼是传统中国信仰生活的核心承载形式,其政教效能为董仲舒所关注。郊祀在祭礼中地位最尊,是王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途径。董仲舒极力论证郊祀绝不可废,认为《春秋》不因丧废郊,足见祭天的重要性超越一切现实政治事务,他更以周、秦二代兴衰之对比,将郊祀礼理解为子对父的孝道侍奉,在强调天之神圣权威的同时,将之纳入儒家之德行与教化理论系统,在人文理性的价值秩序中为其奠立必不可废的道义根基。董仲舒之宗庙四祭说代表汉儒对古传礼仪的典型诠释方案。其祭祀思想中最富于汉代思想特色者,是阴阳观念的大量运用。在董仲舒的理论体系中,贵阳贱阴与阴阳中和两种观念实并行不悖,这一点也成为汉以后中国哲学理解阴阳关系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罗焕玉 《大观周刊》2011,(20):172-172,155
汉武帝时期郊祀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汉郊祀歌》的文化特征。《汉郊祀歌》在继承中原雅颂文化传统的同时,在内容、形式表现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