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刚 《中国文化》2014,(2):226-230
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在院系结构和人事调整的时候,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先生奉调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持系务。在郑天挺先生的率领下,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王作分为四段:王玉哲先生讲授先秦史,杨翼骧先生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杨志玖先生讲授隋唐宋元史,郑天挺先生讲授明清史。  相似文献   
2.
如何学会读书?对此,古今中外的名家有“十说”。  相似文献   
3.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读书讲究方法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能清楚,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1951年1月问世,到现在已发行500期。如果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史,这一刊物必然是研究对象之一,它是历史类最早的出版物,是地方性的,又是全国性的。如果研究中国学术发展史,它是一很好的窗口,它刊登过我国众多著名学者的论文,例如翦伯赞、夏鼐、吕振羽、郑天挺、赵光贤、白寿彝、胡厚寅、唐长儒、缪钺、韩国磐、傅衣凌、谢国桢、吴晗、沈从文、罗尔纲、雷海宗、王玉哲、杨志玖、蔡美彪等等。以第1期为例,其目录有:  相似文献   
5.
6.
7.
郑天挺在北大学习和工作长达30余年,他本人也为传承和弘扬北大历史学科做出重要贡献。郑天挺对北大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和提携史学人才,维持和发展北大的明清史学科,弘扬北大探微考据、严谨踏实的治学风气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阅读十说     
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品味,我们的大学校长就不会在高层论坛上读白字,著名的行走文化大师就不会让人逗出“石破天惊”的故事,国家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也不会让好事的网民辑成专集传为“佳话”了。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阅读分为二类:精读和浏览;精读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章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作家茅盾认为,读一篇文章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  相似文献   
9.
郑天挺解放后刻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史学研究,开创了其晚年学术新境界。他始终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结合,善于从较长历史时段探求历史演进规律和时代特征。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研究既延续了言必有据的优良传统,又兼具科学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新历史考据学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