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碎思》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郑金洲教授的一部随笔式的著作,共由44篇文章组成。虽为随笔,却并不随意;虽日“碎思”,却分明贯穿着鲜明的主线,那就是作者对于当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深层次、前瞻性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曾说:"能够称之为创新教育的教育,是以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为实施手段,以创新人格的养成为指向的。"实践表明:只有激活已有知识信息、优化信息组合,让思维在激荡中展开,才能产生创新性的内容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激活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点:1.问题式激活。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积极思维是在大疑大惑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推动下展开  相似文献   
3.
"认识了课堂,才算是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这是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给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所作序中的最后一句话.的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纷纷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欲使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然而当我们走进实际的中小学课堂,却存在着种种不如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郑金洲 《中学教育》2010,(3):F0002-F0002
《中国教育学60年(1949—2009)》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郑金洲教授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该书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多维度地回顾和反思了六十年来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吉林)》2007,(3):64-64
郑金洲在2007年6期《人民教育》发表了《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八大问题》一文。一、有行动无研究。如果我们的所谓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指向,没有研究的实施过程,没有得当的方法,也就不成其为研究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效存在一种普遍认同:效果不佳,成效低下.郑金洲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万宏 《继续教育》2005,19(10):40-41
一、校本与校本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其《走向校本》(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0年8期)一文中队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为前提,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为目杯、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丰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特殊教育》2007,(9):37-37
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的推进,都需要课堂产生应有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生活化等十个方面。郑金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6期上指出了这方面的十个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程亮 《今日教育》2006,(11S):44-45
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先后就读干河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师从瞿葆奎先生研修教育学。多年来,一直倾心干教育学原理和领导教育学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颇有学术影响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著有《教育文化学》《教育通论》《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碎思》《教师如何做研究》等,编有《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等。他谦谦为人、孜孜治学的风尚,深得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同仁的尊重和欢迎。兹述其为学心得,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0.
好书推荐     
《教育科学论坛》2002,(12):5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