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刊之论"无不"刊登"义"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  相似文献   
2.
郭若虚是北宋时期著名画论家,所著的《图画见闻志》更是记载了唐、五代、宋、辽多位画家的生平事迹。然而我国宋代绘画的高度成就,更是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充分展现了出来,这对考证宋代绘画成就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郭若虚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其艺术功用论、艺术类型论、艺术风格论和气韵生动论体现出来。其文艺思想于当时及后世画坛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人画理论是中国人画理论的滥觞,它的形成指导了宋代人画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后世人画观。本立足于宋代的画论,对宋代的人画观进行考察,以说明宋代的人画理论倾向,以及其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6.
理学以其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影响郭若虚绘画理论建构,理学“类推”的经验归纳法的思维方式影响到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的“类型化”创作思维方法,理学中高度重视人的主体精神和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辐射到《图画见闻志》论画品、风格、功能等,这既是时代文化思潮的选择,也是绘画本身要求开拓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为例,运用文献考证、比较学方法分别论述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大师李成、关仝、范宽绘画特点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探讨地域对山水画的重要影响,并进行相同地域的差异性对比,细化相同地域下绘画风格的不同,从而丰富人们对北方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