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化教学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赣南采茶作为江西民间舞的代表,已被北京舞蹈学院吸收入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而元素化教学在赣南采茶从民间到课堂上舞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得赣南采茶的教学性、表演性、系统性逐渐加强。应重视元素化教学在赣南采茶教学中的功能价值分析,以促进赣南采茶的教材和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2.
《春园采茶词》是清代盛行江南地区的采茶民谣,记录了徽州松萝茶区茶女的茶事活动。运用生态翻译学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三维理论对比分析了茂叟与德庇时《春园采茶词》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特点。德庇时的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上做了较多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茂叟的英译本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所做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较少,译文的可读性不如德译本高。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对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立国 《儿童音乐》2007,(12):56-56
跟粉妈妈学采茶,服粉爸爸扎衡笆。山路上迎粉太阳走.歌声唱出山洼洼。我栽的松树长高了,大山肴粉我长大。越长越大的山里娃,大山里的一幅画。服考妈妈学放羊.眼粉爸爸种庄稼。山路上路若月光走,笑声留在山崖崖。我旋的果树开花了,大山肴若我长大。烙长趁大的山里娃,大山里的一片彩使。大山看着我长大@张立国!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东路9号市公安局~~  相似文献   
4.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是一部现代赣南采茶歌舞剧的代表剧目。它首演于1992年,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以及"首届牌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其中由陈裕光先生创作、编曲的音乐,曲调优美动人,作品大量采用"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音乐元素,并大胆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的创腔手法,其中音乐与剧情达到完美融合,使得该剧成为赣南采茶戏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品味银针茶     
我们家乡岳阳的特产,最著名的要算君山银针茶了。君山岛上最早一棵银针茶树,传说是舜的妃子峨皇、女英栽种的。以前只有皇帝才能喝到君山银针,是贡茶。我和爸爸妈妈在清明节前去君山岛游玩。岛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山坡上漫山遍野的就是茶树了。太阳刚刚爬上岛,晨雾还没有散去,采茶的姑娘们就  相似文献   
6.
7.
我知道"谷雨"这个节气,源于母亲的"谷雨前茶"。每到三四月间,万物吐绿,母亲就会去村子西边的山坡上采茶。满山坡的茶树,分到一户农家,也就四五畦。我们家的茶树就在渠道的边上。水渠经常没有水,倒是那几棵大大的栗树,总会不知不觉地吸引我们的目光。谷雨前的茶叶,很嫩很嫩,那淡黄的绿色从深绿色的茶丛中探出来,像孩子调皮的眼睛。那茶叶,小小的,窄窄的,一个梗上就长一两片。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看视频,分析赣南采茶舞"三艺三绝"的表演特征,挖掘其锦玉其中、流派繁多、生活气息、乡土韵味、图腾崇拜、天人和谐、喜剧色彩七方面的艺术风格,揭示其在文化、艺术、人文、民俗等多方面价值,指出只有与时俱进、进行艺术创新才能实现采茶舞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茶山     
每当我喝着纯香的茶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故乡的茶山。以前我常常去那儿采茶,那味道……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0.
正《八板》、《六板》和《虞舜薰风操》这三首不同曲名的乐曲,都是《八板》的异名同曲,所不同的是《八板》是68板、《六板》是60板、《虞舜薰风操》是48板。《八板》也称《老八板》(它与加花乐曲并用时才称它为《老八板》),乐曲的曲名是根据每一乐句都是八板(八拍)而得名,一乐句俗称"一大板"。《八板》全曲有八个大板,在第五大板后加四板。民间传说:(1)象征四方即:东、南、两、北:(2)象征四季即:春、夏、秋、冬。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