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名义上的周陵分两种:一是后世封土的纪念陵。它是否与周王遗体、遗物相关,有待考证。二是张冠李戴的周陵。它纯属秦汉以后的他人陵墓。真正的西周王陵还未发现。文献记载的几个毕中的岐周毕应是毕公的封国与采邑。周王们的真正陵墓极可能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关于春秋时代晋县的性质,学术界多认为是卿大夫的采邑.但从晋县主官不世袭和赋税受国家支配等情况来看,晋县当为国君的直属地.至于对卿大夫赏与县,是指委任其做县大夫,并非所谓的授以为采.由于县大夫能从所辖县邑的赋税中得到实际利益,所以卿大夫总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县的控制权.春秋后期,随着卿权向君权蜕变,晋县多落入卿大夫之手,但从制度层面看,这种变化无改于晋县为君主集权政治服务的政区性质.  相似文献   
3.
黄瑞玲 《考试周刊》2011,(35):32-33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错综复杂,但其中的制度和关系不可忽视。西欧的封建土地制度实际上是私有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使封土基本固定,并逐渐发展为封土世袭,步入成熟的封建主义状态。与采邑制紧密联系之下,在契约基础上的封君封臣关系渐渐成为维系西欧各国政治统治的重要支柱;从中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基督教宗教思想的庇护下也建立起来。但是,这些制度并未能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除英国外,西欧其他国家多是处于权力松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今山东曲阜、湖北钟祥等地相继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炼铜、铸铜遗址。根据古代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可初步认定在春秋时,某些卿大夫的采邑与这些遗址的所在地可能位于同一区域内,那么由此可推断春秋时期这些采邑中可能存在着炼铜业或铸铜业。这有助于扩大对春秋时期采邑经济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楚王在春秋战国时期四、五百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对公卿的控制,这和大权旁落的中原诸侯国极不相同,这一点是与其立国之制和历代楚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的。本文重在从楚王对采邑的控制来研究王权的实现,借此说明楚王在土地政策上的严谨态度。  相似文献   
6.
卻氏家族是晋国的公族,自卻叔虎始见经传到最后灭亡,这个家族始终在晋国的政治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个家族灭亡较早,没有参与到后来的六卿专政乃至三家分晋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去.所以这个家族历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卻氏家族的兴起正值晋国国力逐渐增强并直接参与争霸中原之时;而他的灭亡也正是春秋中期列国普遍出现的大夫专权、君卿斗争激化的标志性事件."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本文拟以春秋前中期卻氏家族的兴衰这一个案切入,来呈现春秋时期大夫阶层从弱到强进而专国主政和君卿斗争的这一大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中国秦汉前后社会性质是否相同。因为,有很多学者认为,秦汉以后不能再算是封建社会了。那么,为了区分秦汉以后与秦汉以前,我们除了要解剖秦汉以后的社会之外,还需要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做出比较。本文草拟三代社会的某些特点,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附庸采邑制虽然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一项政治制度,但它表现为一种契约形式,无论其缔结仪式还是内容都符合契约的内容和要求。当时日耳曼王国之所以用契约形式来构建政治制度,源于其历史传统和创建新王国的现实需要。这种契约淡化"权力"而注重"权利",强调"义务"而非"顺服",决定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态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9.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分封制是形式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两种制度,本文从分封制的形成,分封制的内容,以及的分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两种分封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召公奭是历史上著名政治家,为历经文、武、成、康的四朝老臣,在周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力。曾与周公一起协助武王灭商完成统一大业。平三监之乱,挽救了周初政权的危难局面,南征淮夷,巡视江汉,经营了周的南国;负责营建东都洛邑,镇慑和稳定了东方形势,扶立康王即位,使周政权得以巩固和延续。其敬德爱民,修文王之德,改变了社会风气,受到民众的赞扬与怀念。其葬地当在采邑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