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注译有误,在所难免;但如因学力不堪其任而为某种动力驱使去乱注滥出者,则另当别论。本文以《古代志怪小说选》为例,指出此类读物几大通病,诸如望文生义,穿凿附会;不顾文义,随意下注;不明词义,连蒙带猜;广狭混淆,释语含糊;错字讹音,句读失误;地名官名,注释混乱;等等。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并在释义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古词语的收录和释义语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古词语收录应该遵守的两个原则以及古词语释义语言应该注意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并在释义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古词语的收录和释义语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古词语收录应该遵守的两个原则以及古词语释义语言应该注意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20,(2):31-34
章炳麟先生的《新方言》全书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音表》十一篇,收集了800多条各地方俗词语,以古语证今语,以古语通今语,以各地方言比较互证,语料丰富,书证确凿。其中有15处为"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谓之、曰)"的释语,章氏对惠潮嘉应相关的客家方言词语进行分析,有标示读音或说明音变的,有词语溯源,亦有词义解释等。此外,附《岭外三州语》一篇,章炳麟先生对惠州、嘉应和潮州(含丰顺)三地的60多条客家话词语的来源进行考释。对《新方言》中的"惠潮嘉应之客籍谓(曰)"15条释语进行分析和探究,梳理嘉应客家话与其他方言间的关系,挖掘部分客家话词语的来源,为考释客方言本字、准确释义提供了依据。还对《岭外三州语》所释部分嘉应客家方言词语进行探析,追溯其命名的理据,找到其与古语词的联系,辨析嘉应客家话词语与惠潮(含丰顺)客家话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丁小娟 《学语文》2008,(6):51-5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阐释语因为其特殊的阐释领域、阐释对象、阐释目的,决定了其特殊的语体特征。 (一)教学阐释语具有口头语体的特征 “口头语体,俗称口语,用于日常交际的口头语言形式。”教学阐释语具有口头语体的特征,属于口语体。它的产生是教师经过斟酌但不能逐词逐句仔细推敲的情况下产生的言语行为,仅适用于课堂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并仅限于教师对学生阐释的交际方式。这里的口语并不需要文字做媒介,但它却是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口头语言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阐释语具有口头语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语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现以《说文》中的“某,某某也”释语为切入点,对采取这种释义格式的语料,从双字释语与被释字之间复杂的形、义关系以及双字释语本身的形态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说明。这种研究可以为《说文》的深入探讨提供新的角度,进而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释语中的语词颇具特色,一是复音词数量多,在25000字左右的篇幅中,有不计重复的复音词1069个;二是复音词在构造、意义和使用上,完全符合汉代书面语复音词的一般特点,也能反映出汉语词汇中各种构造法从先秦到汉代的发展规律;三是在大量使用两汉产生的复音词的同时,还有300多个新词为本书所首用,其中又有200来个被后代书面语所沿用,为丰富汉语词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词典,《尔雅》前三篇所解释的词语都是语文词语。因为《尔雅》中基本上是以词释词,所以词目与释语之间的关系看似很简单,其实在词义上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从这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与全面的分析,借此推动对《尔雅》词典学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说文》释语所见"仆倒"类常用词有"仆、僵、顿","仆、僵"始用于战国后期,"顿"始用于西汉;从东汉文献看,"仆、僵"是最常用的"仆倒"义动词,使用频率既高,用法且多,"顿"虽少有用例,但"仆倒"义已成熟,可作为"释语"使用;"倒"的"仆倒"义见于西汉,到东汉也只零星使用。《说文》"释语"中的"仆倒"义常用词与东汉文献所反映的情况高度一致,因此,从《说文》"释语"关照东汉常用词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