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成才 《兰台世界》2016,(6):124-127
地藏忏法是一种佛教仪式。在历史上,诸多高僧大德撰写过多部忏法,并且其中几部忏法现今依然在信众的宗教实践当中发挥作用。学界对该忏法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中有四百多件载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经音的写卷,本文在对这些经音进行全面调查、比勘校录的基础上,对这些经音的内容、作者、撰作时代等作了介绍和考定,并着重揭示了这些经音四个方面的价值:纠正传本抄刻之误;辨认传本异体俗字;考镜汉字源流演变;探知经文注音特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兴起过一股新疆塔里木盆地考古热.其间从1902到1907年和从1913到1914年,德国先后派出以格伦威得尔(A. Gruenwedel)和勒寇克(Le Coq)为首的四次考查队到新疆.  相似文献   
4.
俄藏本和印度出版的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已有成果,对俄藏本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初次系统进行了考证性专题叙录.同时还对印度出版的同名经卷作了考证.通过叙考,探究其版本关系,以期最终足本复原该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史上,天台智是第一个把忏法理论化、系统化的人。他的思路历程是:先依中土儒家文化的强势背景,把忏悔概念的处延和内涵加以扩充;再在天台宗理论特色的层面上,依《梵网经》把《大智度论》中的十戒和天台宗的藏通别圆判教、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理论相融通;最后在佛教一般的层面上,把三种忏悔与戒、定、慧相匹配,显示所有的忏法都是佛法。这样,使忏法既保留佛教的共性,又具有天台宗特色的个性,又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6.
6世纪中国佛教忏仪流行甚广,以张荣迁碑和陈海龙碑为代表的造像碑就是最好的例证。考察发现,二碑所刻佛名分别来自《金光明经》、《法华经》和《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此文在铭文考释的基础上探讨了佛名与忏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夏译汉文刻本《慈悲道场忏法》卷一"断疑第二"进行了校录和译释,目的是为西夏佛教史、翻译史和语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泰出土的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及流传序残页,是蒙元时期的木活字本佛经,这是一份未曾公布过的新材料.本文对文献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研究,以期为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宝卷,渊源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明清两代大量产生,至清代末年宣卷(宣讲宝卷)已演变为民间说唱曲艺,宝卷即是宣卷的脚本。宝卷的内容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注重道场威仪,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文辞格式化,结构形式严整。演唱的曲调,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还受到了宋元词曲的影响,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南  相似文献   
10.
郜同麟 《家教指南》2017,(6):121-127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与《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部分内容相近,后者当即据前者改造、拼结,并增加天尊名等,杂凑而成。这一组道经的共同源头则是《佛说灌顶经》卷11、卷12。另外,《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对后世道教仪式、经典、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