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知远诸宫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对后来的戏剧、说唱文学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部诸宫调作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它的作期一直有不同看法。本文从这部诸宫调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包含制度、名物、地理沿革等)及其用乐的特点,证明其作期当在金正隆元年(1156)到大定二十二年(1182)之间,而不是北宋末年。  相似文献   
2.
五代末年周世宗大力发展漕运,推动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他疏通了汴河、蔡河等运河,重建了唐末以来的衰败的漕运体系,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运河水军,改善了军事交通和后勤供应的状况,并因此取得了淮南之战和关南之战的胜利。周世宗的这种统一战略对宋朝完成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气候与漕运问题值得关注,《清口灵运碑》记录了天启六年(1626)气候异常与通漕不畅的史实。该年南旱北涝导致黄强淮弱,洪泽湖无法蓄积足够的淮河清水冲刷黄河泥沙,地处南北地理分界线以及黄淮运交会处的淮安清口,漕船大量滞留积压。作为应对之策,治河没有采取工程量巨大的另开河道之策,而是在人为疏浚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简便易行的求助神灵的办法,祈祷黄河水神金龙四大王减弱黄水以不侵淮,又祈祷淮河水神张将军增强淮水以御黄,希望清口故道畅通。祈祷后不久,恰巧大雨倾盆,旱情缓解,漕运通畅。事后为兑现所谓河神显灵的承诺,修庙立碑,奏加封号,这一过程促进了水神信仰的传播。黄淮运关系协调是漕运系统正常运转的保证,神灵信仰作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手段,尽管充斥着迷信荒诞的成分,但在灾害应对和河漕管理中也起到了安定人心、组织动员等作用,展现了传统时代治黄为保漕的国家治水理念。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修或开凿了一大批漕渠,按照其主要功用可分为用于军队与辎重的输送、农业区的租赋运输和商业运输三类。对于漕运的管理形成了皇帝——权臣决策,地方郡守和军事将领负责执行的机制。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度支尚书为中心的中央管理机构和以专门职官与地方郡守组成的地方管理机构。此外,还有以大司农为代表的关涉机构协调漕运的管理。因此该时期的漕运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管理体系。由于该时期军事斗争的频繁,使得军事将领对漕运从决策到执行到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在一方面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王宣)是明朝初期一位很有作为的人物,虽非重臣,然其对明代社会的贡献颇大,主要在于漕运.陈等为了保障漕运的顺利畅通,有效治理了京杭大运河.这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华夏境域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经济联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消除了导致分裂、动荡的不稳定因素,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6,(6):66-71
漕运作为一项国家大政方针,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许多历史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开创时期,所以对于秦汉漕运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过去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对当前秦汉漕运史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希望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河南旺枢纽文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旺枢纽工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完善繁运于明清,营运五百余年,为促进我国五个世纪的物质文化交流谱写下千古绝唱。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与都江堰相媲美。南旺一代人杰地灵,运河文化,渊运流长  相似文献   
8.
尹学梅 《历史档案》2015,(2):140-144
漕运是清朝的经济命脉,不仅维护京师粮食供应,而且对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清代漕运制度之全面,规定之细密,法令之严整,为历代所不及。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乾隆漕运图》(以下简称《漕运图》)经有关部门鉴定,绘制时间为乾隆时期,故以此命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笔者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其作一初步探究,力图解读出图卷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一《漕运图》的基本情况《漕运图》系长卷,长宽为57×746厘米,绢本设色,未注比例。为天津博物馆旧藏,一级  相似文献   
9.
陕西是一个内陆省分,但在古代航运有其光辉史绩,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汉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已四通八达。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渭河,其沿岸曾设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以便利漕运和交通。唐末以后,我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运逐渐衰落。经过五代数十年的长期混战,渭水不再进行漕运。渭河本身水浅沙深,加上航道长期失修,现已淤塞不通,沿流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也大都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唐朝天宝年间的广运潭是作为漕运码头而建,而关中漕运及渭河水运方面已有了足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但因为广运潭未给后人留下足够的文献与实物,再加上考古方面的缺乏,导致了今人对广运潭仍存有许多疑问。为此,通过分析,对其开凿过程、原因、作用特别是其位置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