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12):12-15
教育话题混乱,源自缺乏常识 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话题很多,相关舆论很多,媒体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反复炒作几年,把教育当成新闻,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论。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还没有普及基本的教育常识,没把教育当成专业,以为人人都可以是专家。  相似文献   
2.
文[1]中钟启泉教授提出"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而非学科的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更在于让学生"加深对知识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文[2]建议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公共知识,同时也要将个体知识纳入.无疑上述两种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有着共同之处--关注个体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钟启泉先生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文中说:差生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今日的中小学里,差生现象有增无减。一般认为,这类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8%~10%。据说在美国,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20%。在日本,有所谓"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表明跟不上  相似文献   
4.
王钦利 《教育》2015,(10):24
为提升校长领导力,阜阳市教育局组织50名中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培训。培训中,笔者认真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泠沅等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研修期间,全体学员还到"上海市复旦附中""复兴中学"等校实地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使笔者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同时笔者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要注重自身学习,努力提升专业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教育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直被人们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但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以培养适应21世纪创造型、实践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化,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现代化,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  相似文献   
6.
我这次讲话是谈“有效教学”的事。“有效教学”这个字眼儿最近一年来在全国有蔓延的趋势。现在“教学是不是有效”是最大的一个话题。“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我们这次课改的始作俑者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最早在去年六月份公开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鲍成中 《生活教育》2014,(19):43-45
正何为课程?鲍成中(以下简称"鲍"):钟教授,我国的课程是从何时才开始启动的呢?目前,在我国的课程建设中,您认为哪些问题是根本性的?钟启泉(以下简称"钟"):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是近代开始的,始自"西学东渐"。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课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点燃课程改革的"草根革命",发起一场"自下而上"的底层课改运动,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层面的课改呼应,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变革,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发展。2014年7月26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课程研究中心筹备大会在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召开。此次大会由中陶会主办,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武汉市育才  相似文献   
9.
卷首导读     
正家庭教育中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的问题不仅来自于政府、来自于学校,同样来自家庭。家庭教育基本为应试教育所绑架,家长只知成功不知幸福,甚至不惜以牺牲儿童的身体健康,心智的健全为代价追求所谓外在的成功。(摘自本刊第4页)——杨东平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利已经成了基本人权。基础教育的第一大特性是公共性,教育具有公共的使命,要实行"有教无类",使每一个人得到应当的发展,这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第二个特性是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一定是培养国家公民基本修养与核心素养。学校里教的,学生学的都是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专业教育。(摘自本刊7页)——钟启泉  相似文献   
10.
傅丹萍 《现代语文》2007,(12):114-115
钟启泉先生指出:"我国80年代以来对‘应试教育’、‘应试学力’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学校知识’的批判"。①而对"学校知识"的批判,实质上是驱除这一种的"学校知识"而呼唤另一种的"学校知识"的举动。对语文教育的种种讨论乃至争辩,本质的问题就是"什么知识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