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9篇
科学研究   7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通过宣传片提高收视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美国有近9000万电视观众.平均每个观众能收到4到10个频道。20多年后观众的数量并没有增长多少.到现在也只有9700万到1亿,但频道的数量却增加惊人,现在人们能收到上百个频道,观众面对这么多的频道该如何选择?怎么可能看完这些频道?  相似文献   
2.
"找规律"教学应以学生生活现实为依托,在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中建构数学模型.生活背景下数学规律探究活动的扎实开展应以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为主线,层层推进,达到对规律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文[1]与的结果推广到更为一般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反思,在形式上有"反过来想想"的意思,在程序上有"返回去想想"的意思。如果用"返回去想想"的思想设计一些知识的教学,或许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领略到只向前看所看不到的风景。"返回去想想",一是返回去看看知识曾经走过的路,二是返回去看看学习曾经走过的路。学生要能够走好学习的每一步,同样需要"返回去想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常"回头"看看,  相似文献   
5.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目的是利用纸带上的点迹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而在处理纸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处理起来比较困惑,比较混乱,现在把处理纸带的有关方法汇总如下,以便于大家掌握用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这种基本技能.一、逐差法1.相邻逐差法由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化学课中,有机物各种反应类型的反应原理常常让学生混淆不清,该怎样帮助学生把它们记忆准确呢?我苦思冥想。一天上完课后,我突然来了灵感,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希望各个小组能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反应原理,使我们的学习不那么枯燥。接下来的周四至周六是学校开运动会,接着又是星期天,这么长的时间间隔,不知道学生会不会真的用心去  相似文献   
7.
“虚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早在春秋时期,“虚静”这一文化现象就已经形成。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就是返本复初,他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圆圈。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正是这种虚静思想的影响才形成了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虚静”观对绘画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和对艺术意境的创造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才使得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线切割参数对线切割加工工艺指标的影响,指明了怎样合理选择切割线参数。  相似文献   
9.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 5 0 0mL的纯净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 ,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 ,盖紧瓶盖 ,振荡 ,塑料瓶被“压”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附图实验装置二、证明分子间有间隔1.取一长 90cm、直径 1cm的粗玻璃管 ,一端封闭 ,外壁套一红色橡胶环作标志 (如附图 )。2 .先向玻璃管内倒入约40cm高的水 (水中可加少量品红 ) ,然后缓缓倒入约 40cm高的酒精。把红色橡皮套移到上液面处 ,仔细观察水和酒精交界处有一明显的界面。3 .用手指堵住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使酒精与水混合均匀。结果液面下降 2cm~ 3cm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三、证明氧…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学生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指导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通过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不仅解决了无法观察的难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