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红日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27-29,82
词的发展,经历了由民间词向文人士大夫词,由佳人青春空老感慨的艳情词向士人夫人生苦短之感的闲情词的明显演化轨迹。重点探讨闲情,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细论闲情与艳情,闲情与隐逸之情等的区别,以明闲情之真义,分析闲情的形成条件:代言向自言的转化,创作者的富贵闲人身份,与具体情事的分离,并以冯延巳,晏殊为例,比较他不情抒写的具体内容,揭示了闲情这内涵在于文人的忧生之嗟与千古寂寞之心。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宋词中一种特殊的创作模式"——美人在侧"的范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作为宋代的文学主要形式,宋词创作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北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将词的思想性和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词向新的艺术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向子諲的《酒边词》含《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前者收南渡以后之作,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以诗为词,多旷放之作,艺术表现上较有生气。后者收南渡以前之词作,内容多写闺情、恋情,艺术上承继欧、晏词风,本色当行,受到选家的重视,然欠创新锋芒。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意图 由于《闺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前两篇戏剧的基础上,学生对戏剧的基本常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就未再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简要了解作者及《牡丹亭》剧情;个性化阅读,品味戏曲语言,体会人物形象;讨论分析杜丽娘与陈最良冲突的实质;初步理解《牡丹亭》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向子諲的《酒边词》含《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前者收南渡以后之作,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以诗为词,多旷放之作,艺术表现上较有生气。后者收南渡以前之词作,内容多写闺情、恋情,艺术上承继欧、晏词风,本色当行,受到选家的重视,然欠创新锋芒。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的词,无论是爱情词还是悼亡词,无不渗透着深深的哀怨伤感之情,使人为之动容。词人这种感情基调的形成,缘于其出身和环境。本文将从其爱情词和悼亡词入手,分析其词风之魅力。  相似文献   
7.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言情词是宋词的主旋律,具有百代不衰、陈香弥笃的魅力。长期以来,不知为何,人们总是讳谈言情,甚至以言情为低俗,殊不知,宋词的开山之祖柳永就是言情的大家。谈宋词,我们不能讳谈言情。那情爱的忠贞缠绵是现代开放的婚恋观所无法比拟的。无论哪类言情作品往往都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的共性特征。就让我...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便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一、由《还珠格格》引出“闹”字。“小燕子”与春香有许多相似之处,“小燕子”与春香的  相似文献   
9.
刘瑾 《大观周刊》2011,(14):281-281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属于私学中基础教育部分。在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女性享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私学。明清社会女性享受的最常见的就是富贵家庭聘请塾师到家做馆,对自家女子进行单独的私塾教育。从《牡丹亭》的闺塾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女性受到的私塾教育其过程有一定的模式,教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是清代咸同年间,以贵州思南城区土家族冉氏两代女性为主创作的意境高雅之作,有思郡山川灵秀之气,独具闺阁缠绵之情,曾在思南、印江城乡广为流传,颇有影响。笔者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从苦情、亲情、闺情和友情四方面来介绍分析诗集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