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当时大唐帝国内忧外患,已处于崩溃前夕,而唐敬宗李湛“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则”的精神,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而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中以房屋楼台为描写对象的文章不多,即使不多的几篇。也并非以描写其本身为主。如“穷其极丽,至矣尽矣”的《阿房官赋》,只是在开头段用了130字描写阿房;“一路逐笔缓写,略不使气之文”的《醉翁亭记》,于亭仅有“翼然”二字;至于“发而为才子文章”的《岳阳楼记》,于斯楼可谓无一字着及。原因何在?除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外。也未必不碍于对象的不易描写。  相似文献   
3.
孙瑞泽 《文教资料》2011,(10):64-65
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黄厚江老师一堂《阿房宫赋》的观摩课精彩四溢,获得了观摩者的一致好评。作者仅从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上对这堂观摩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比如,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延伸关注不够.以及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关注不够等。  相似文献   
4.
"阿房",现通读"(e) pá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杜牧《阿房宫赋》里“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句中“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是避李世民的讳,杜牧为  相似文献   
6.
杜牧的《阿房官赋》被誉为“千古一赋”,中奇巧新颖的比喻尤为后人称道。其中有段话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里的修辞手法,一般被认为是比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