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赖耶识论》是废名的一部佛学专著。本书从维护有宗唯识学的立场出发,摄儒入佛,提出"世界是心不是物"、"世界是有不是‘生’"、"世界是理"等三个基本命题。作者著此论有远、近二因,一是由其"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一是由哲学家熊十力直接引发的。为了破《新唯识论》,他从摧毁进化论入手,意在动摇熊氏的理论根基,进而达到颠覆其整个理论大厦的目的。研究废名的佛学思想,对于解读其1930~1940年代创作的诗歌和长篇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西方心理学中各自两个重要心理学概念———集体潜意识和阿赖耶识进行对比考察研究,提出了东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交汇点及其整合的基础———阿赖耶识,以构建东西方心理学对话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废名的佛学著作《阿赖耶识论》,长期以来或被认为“已亡佚”或被视作“有字天书”鲜有学者问津,这便使得废名这位以佛学思想为背景的作家始终未能获得全面深入的解读与评价。从《阿赖耶识论》所提示的思想理路来看,废名所信并非其家乡所传之禅宗,得大乘佛教空宗有宗之精要,得唯识学之精义,悟得阿赖耶识之真谛,才是废名佛学思想的基本理路,而这一思想脉络又是在与唯科学主义和新唯识论的论辩中渐次清晰的。  相似文献   
4.
读书要缘分     
其实万事都是要缘分的。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第一感就有“顺眼”、“不顺眼”之分。但原先一丁点儿恩怨也没有。佛家讲就是“阿赖耶识”在起作用。譬如踏破铁鞋无觅处,费尽千辛万苦找不到。突然一个极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或是找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譬如一项化学实验,绞尽脑汁就是不能成功,偶然发现一种催化剂,它就……譬如……我说的读书只是譬如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屹 《科教文汇》2008,(9):169-170
以佛教经典为依据,梳理佛教唯识学派中阿赖耶识概念,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阿赖耶识的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以“特立独行、一代直声”饮誉后世,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认思想的根本是儒家和佛家,从他为什么会信佛和他对印度佛学研究的贡献及对于儒佛异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梁漱溟佛学思想不只是他终身服膺的一种思想学说,也是他一生践履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废名与熊十力关于佛教哲学论争的问题,对废名的《阿赖耶识论》一文中的心与物、理智与因果、阿赖耶识种子与意识等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唯识三十颂>的心识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进而对<成唯识论>中所述的八识的结构和功能,八识如何变现内外境,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以及假实,我法二执的产生,三性的安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唯识要义予以会通,最后以图示的方式从整体上展示<成唯识论>所述的识变结构.  相似文献   
9.
佛教心理学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构架.佛教以"心"为要,佛教心理学研究凸显心理背后的隐微心理,对深层心理作系统剖析,认为心法由深至浅可分为心、意、识三个层次;禅定及体证是佛教心理学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是对传统思辨与实证方法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胜鬘经>中的如来藏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如来藏是圣谛所依,其义甚深难知,非一切凡夫二乘所能了达;如来藏即如来法身,出缠曰法身,在缠曰如来藏;如来藏智即空性智,就其离烦恼、本性空而言是空如来藏,就其具足一切功德与不可思议佛法而言是不空如来藏;如来藏是生死依,是有情流转和解脱的依持;如来藏自性清净,客尘所染.本文还论述了<楞伽经>继<胜鬘经>对如来藏思想的发展,即对如来藏和阿赖耶识两说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