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黄宝成 《阅读》2013,(1):56-57
在多姿多彩的植物界中,有些植物长得异常美丽,但你千万不要被它们美丽的外表所迷惑哟,因为它们也许就是植物界中披着美丽外衣,“潜伏”已久的致命杀手i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医对附子的应用,找出和附子的常用配伍、经典名方和配伍后的主要作用,为附子的广泛临床应用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3.
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附子,为临床常用之药物,因其有剧毒,故临床常用配伍来减毒,目前对于附子配伍减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伍对附子物质基础的影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科学地解释其机理,所以需要进一步寻找方法和途径,为安全有效地使用附子乃至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5,(1):59-60
1、治腰痛神方:桑寄生、独活、肉桂各四两、杜仲一两,附子、芍药、石斛、牛膝、白术、党参各三两,甘草二两、川芎一两研成末,蜂蜜为丸如手指大,每次5丸,一日两次。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7,(2):98-100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丸临床应用文献,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附子理中丸临床应用文献,采用循证医学和情报学原理进行文献筛选和分析.结果:临床应用文献58篇,对肠炎、腹泻、胃炎、胃溃疡、咳嗽、呃逆、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疾病总有效率均在88.9%以上.结论:附子理中丸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对咳嗽、呃逆、小儿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特发性水肿、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病有潜在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7,(5):72-76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配合针刺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附子理中丸配合针刺辨证取穴治疗,10天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间休息5天;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配合谷维素连续服药10天,休息5天,再连续服药10天.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表(PSQI)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通过改进的SPIEGEL量表观察患者失眠程度的变化;通过尼莫地平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一、二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95.00%,对照组在治疗第一、二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88.33%.两组PSQI指数评定、SPIEGEL量表积分评定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附子理中丸配合针刺辨证取穴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志红 《金秋科苑》2008,(15):75-76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由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去寒、益气健脾的功效。适于脾胃虚寒之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由于现在人们喜进冷食冷饮的习惯较普遍,很多脾胃功能薄弱的人,也同样不注意节制,以致造成脾胃虚寒的人很多,出现腹痛、腹胀、便溏、呃逆、食欲下降,腹部发凉、身体畏寒、面色萎黄、乏力倦怠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金匮要略》治肠痈主方,本人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31例,并与16例西药治疗组比较,结果表明观察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达93.5%。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医对附子的应用,找出和附子的常用配伍、经典名方和配伍后的主要作用,为附子的广泛临床应用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由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去寒、益气健脾的功效。适于脾胃虚寒之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由于现在人们喜进冷食冷饮的习惯较普遍,很多脾胃功能薄弱的人,也同样不注意节制,以致造成脾胃虚寒的人很多,出现腹痛、腹胀、便溏、呃逆、食欲下降,腹部发凉、身体畏寒、面色萎黄、乏力倦怠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