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滕朝阳 《教育》2011,(2):11-11
成年人为人情消费所累,婚丧嫁娶、乔迁祝寿,随礼的金额水涨船高,很多人为此不堪重负。在有的农村,村民一年挣下的钱还不够随礼。可以说,人情消费已成一种令人厌恶却难以摆脱的陋习。然而,当成年人还在为此种陋习挣扎之时,人情消费又悄然侵入校园。现今一些小学生过生日互相宴请,干元一桌已稀松平常;饭后还少不了看场电影,或是打打游戏。学生间的友情馈赠,已从一张小卡片、一个小笔记本,发展至每件不少于几十元。这样的消息,从报上可以看到,和家长聊天更能经常听到。  相似文献   
2.
黎维丽 《文化学刊》2013,(4):111-115
随礼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行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它会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礼习俗作为一种民间活动,蕴藏着情感、伦理与道德因素,在无形中规范着村落的礼仪秩序。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人们如何在行为上自我调整,反映着人们怎样的民俗心理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黔南一个村落近二十年随礼礼簿的考察与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礼     
某乡习俗:谁家凡有红白喜事,只要与这家有人情来往的人当日皆送之于钱,吃顿饭后散去,这送的钱就俗称随礼钱。  相似文献   
4.
"尔普"是凉山彝语,意为"交换的价钱",相当于汉语的"份子钱"或"随礼",二者是人们团结互助的表现,均可沟通情感,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它们都发生了变迁,人们更加看重个人利益,在其变迁过程中产生了扭曲和变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