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D.15345<春秋穀梁传集解>残卷为国家图书馆未公布的敦煌写卷,本文移录了全卷原文,并考定该写卷抄写于秘书省.又以<唐石经>及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对勘,抉发了写卷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汉是经学的昌明时代,就儒家经传的诠释而言,因五经立于学官而出现所谓今古文与师法家法之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注特有的灾异说经与注重章句训诂的解经特色。而两汉《谷梁经传》诠释,既凸显了这两大特色,又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春秋》学特有的"日、月、时"例发微与浓重的伦理、礼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三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乐论篇》至《尧问篇》校勘失误90条。  相似文献   
4.
孙星衍《周易集解》是乾嘉学派在《周易》辑佚及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该书补辑了李鼎祚《集解》以外旧注5 0余家,搜集佚文5 0 0余条,对李本具有拓宽、补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音词在汉语词汇中占优势是个渐变和积累的过程。注疏作为一种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比文学典籍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更能反映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中双音词具备了现代汉语五种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在词汇发展上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是一种与书面语不同的口语材料。通过对双音词中合成词的具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偏正式合成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2.支配式动词出现了能带宾语的情况。3.口语体用词精炼简洁。  相似文献   
6.
<春秋经传集解>总括范围副词主要有"皆"等十五个,常用于动词谓语句,修饰动词;部分还可以用于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就其语义指向而言,多数可以前指主语,部分可以后指宾语,"皆""同""俱""备"等语义还可以指向上文的动词谓语.部分先秦常用总括范围副词在<集解>中已经消失,中古新的总括范围副词在<集解>中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7.
北宋《春秋》学以争论褒贬、臧否义例为主潮,滔滔汩汩,席卷天下之际,苏辙《春秋集解》特出其间,以矫俗规过为著书旨趣,极力诋斥孙复诸家“以意说经”之穿凿钩深。家学、庭训、地域文化与学风世俗之激荡触发,于是蔚为苏辙《春秋集解》以训诂为书法,事义兼采而又归本于“以史传经”之特色。本文考其特色大抵有三:一、解读《春秋》,专主《左传》叙事;二、据史为断,批驳“以意说经”;三、事据《左传》,义兼《公》《谷》;权衡诸家,发挥经旨隐微。此种透过考据事实,以得书法之治经风格,于北宋揣度义例、执着褒贬之《春秋》学研究主潮中,真堪为沧海横流之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一般认为嵇康与山涛就此绝交。但卢弼《三国志集解》、徐公持《魏晋学史》、林家骊《嵇康与山涛“绝交”说质疑》(《史》第五十二辑)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两人并未绝交。以下试从献角度进一步申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明人汪瑗的《楚辞集解》是明代楚辞研究的一部代表著作,屡有创说。由于流传甚少,至今只有万历年间刊本,有"初刻""补刻"两种本子,其间有不少差异。特别是其中的《天问注补》的作者归属更是桩疑案。又中、日两国皆有藏本。长期以来,则视日本所藏珍贵无比,其实中国藏本就其完整和收藏都较日本藏本为优。  相似文献   
10.
明代亳州人薛蕙所著《老子集解》很有特色:集解取材广泛;诠释《老子》文字用韵;对《老子》文本解说求其原意;在解说中对朱程理学进行了批判;在诠释中论述了自己道体本虚,道和性命同一的见解;从《老子集解》可见明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