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1.
明末的佛教丛林戒律废弛,寺僧修持不力,僧团窳败日深,丛林积弊重重.明代中后期的宗教政策更随着帝王的个人倾向而代有变更,表现出一朝被废、一朝复兴的特点,以致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揆诸史实,国家不恰当的宗教管理方式正是导致明末佛教丛林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荣国府、宁国府“安富尊荣”与“不善运筹谋划”中发现贾氏大家族颓败约规律。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作为晚唐的杰出诗人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其中以吟咏春光为题材的部分诗歌给人以封建国家末期特有的颓废之美;主要分析这种颓废之美的三种具体表现,并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温庭筠本人遭遇对此类诗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哥伦比亚诗人、小说家里维拉的长篇小说<旋涡>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高瓦,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但其重心点却在于借行动以展示高瓦的精神世界岁月蹉跎,一事无成,灵魂因之陷于空虚孤寂与无聊,为逃避此种精神状态,高瓦开始了灵魂的流浪和冒险,最后在仇恨与同情的感召下,完成了他灵魂的变迁与新造,从而使患了精神绝症的人走向新生,焕发出无与伦比的人性的尊严与生命的光辉.<旋涡>以此完成了它对于世人启示录般的叙述与描写.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颓败线的颤动》蕴含了丰富的怨恨情感。文中的母亲以出卖肉体的屈辱养活了子女,却被子女怨恨鄙视。子女的怨恨导致母亲内心的痛苦、愤怒与怨恨,使母亲最终进行绝望的复仇。论文运用马克斯·舍勒的怨恨理论,详细解读文中子女对母亲的怨恨和母亲对子女的怨恨这两种情感,从而深入揭示鲁迅爱与复仇的生命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6.
7.
《野草》之于鲁迅,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与其说它是文本,不如说这是一次穿越精神绝望的生命行动。《野草》存在着一个自成系统的精神世界,鲁迅最丰富、最复杂的精神奥秘都隐藏在其中。《影的告别》和《求乞者》正式启动了死亡的过程,带领读者走向深渊,直至《颓败线的颤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强烈的生的召唤,作者走出绝望却又进入了新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颓败线的颤动》的主旨,并不是伦理批判。老妇人“已经荒废的、颓败的身躯全面都颤动”在精神哲学上与克尔凯郭尔笔下的亚伯拉罕杀子献祭上帝的故事具有类似性:它们都采用旷野呼告的形式,以超越伦理的目光和在绝望中觉悟最高真理的悖论方式展开对新的精神哲学的呼唤,具有宗教哲学的暗喻价值。既有的价值观在此崩溃。鲁迅以此为中国人呼唤新的哲学作尝试,问鼎受难人生的真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