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依据程颐所撰(<颜子所好何学论>,探析程子对周子倡言"孔颜乐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孔颜之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关乎人生体验及如何安身立命,故周敦颐教授二程学习"孔颜之乐"最为人所深究:"孔颜之乐"亦是儒学成德之教的一种验证,周子在<通书>中有一篇短文谈及颜子,尽管未作疏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阶段 ,是国家提倡和确认的正统思想。所以 ,在中国浩翰的古代历史文献里 ,不难查到它的发展轨迹。概言之 :汉唐发源 ,宋元定型 ,明清沿袭。“四氏一家”从发源到定制以至沿袭 ,历程长达二千余年 ,源远流长 ,世所罕见。所谓“一家”原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构成的社会单位 ,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四氏”是如何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家族关系呢 ?这是研究中国儒家史无法回避、不能不辨的历史课题。历代帝王从稳定和巩固封建国家政权的需要出发 ,极力推行崇儒国策 ,而优渥荫庇“四氏” (圣裔 ) ,又是崇儒国策不能…  相似文献   
3.
清初,在曲阜传为佳话的颜光猷、颜光敏、颜光口“颜氏一母三进士”,是杰出的颜氏家族代表人物。颜光敏的《乐圃集》“以诗证史”,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是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同胞三兄弟皆中进士是很少见的。随着世代的变革,他们的生平诗作已多不为世人所知,颜光敏《乐圃集》的文献价值亦未能得到文学界、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我们拟在《乐圃集》注释成功的基础上,对颜光敏的生平及文学创作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希望能给古典文献学尤其是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研究带来一缕清新的风,推动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家族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家族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受到史学界的关注,有关中国古代家族史的研究,迄今已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多偏重于家族制度方面的研究,以家族主体为对象的个案考察则不多见。汲广运、高梅两位年轻学者撰写的《颜子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一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在这方面作了较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颜子是孔门诸多弟子中对孔子"仁"的思想最忠实的持守者和践履者.颜子的"好学"品格在<论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入世之心与隐者风范表现在多个方面.颜子之"愚",是"大智若愚";其"默"是内心体验的一种境界;颜子的境界是砥砺心志、修养心性的必然结果.颜子所表现出的和谐品格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初,在曲阜传为佳话的颜光猷、颜光敏、颜光口“颜氏一母三进士”,是杰出的颜氏家族代表人物。颜光敏的《乐圃集》“以诗证史”,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是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同胞三兄弟皆中进士是很少见的。随着世代的变革,他们的生平诗作已多不为世人所知,颜光敏《乐圃集》的文献价值亦未能得到文学界、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我们拟在《乐圃集》注释成功的基础上,对颜光敏的生平及文学创作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希望能给古典文献学尤其是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研究带来一缕清新的风,推动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颜子诠释是陆、王心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对宋明儒学道统论由“轲之死”到“颜子没”的转换,显示了心学的学术精神由知识到思想的不同追求的变化。即,心学通过对颜子的诠释,要求超越传统儒学知识性学问的局限,回归到没有现成知识却无所不知的心灵本性,也即思想。道统在心学中本来只是一个幌子,最后却使这种转换的意义模糊了。  相似文献   
8.
颜子是孔门诸多弟子中对孔子“仁”的思想最忠实的持守者和践履者。颜子的“好学”品格在《论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入世之心与隐者风范表现在多个方面。颜子乏“愚”,是“大智若愚”;其“默”是内心体验的一种境界;颜子的境界是砥砺心志、修养心性的必然结果。颜子所表现出的和谐品格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