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经济史上,晚清时期具有中西新旧杂糅的特点和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一方面,由于“西力东渐”的影响,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在延续的同时发生松动,无论是在生产关系还是在生产力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晚清时期又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启动期,蕴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近代史著名学者马敏在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博览会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分析了马敏的学术研究与历史观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马敏的问学与治校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敏,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获该校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9年至1997年,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入选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和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曾当选“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教会大学史等。1990年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重点和一般社科研究项目8项。1985年以来,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主编学术著作七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5.
马敏-朱英,在史学界总是被人们连在一起的两个名字。盖因都出自章开沅先生门下,其学术又都发端于商会研究。两人有共同的成果,但后来的发展有所不同。本刊访谈的第一位中青年学者侯建新教授倾心研究的是西欧社会转型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本篇朱英教授关注的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人社团等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活动的空间。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反映了新一代学者广阔的学术视野。提到中国的资产阶级,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往往都是维新派、革命派和软弱、妥协的两面派特征等概念,倾听了朱英教授的一番宏论,令人耳目一新,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未知领域。其实我们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了解十分有限。如同听了侯建新所谈一样,历史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马敏,勤于学,敏于思。其研究成果得到老一辈史学家的交口称赞。他的研究从实证入手,扎扎实实,说明了中国资产阶级形成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概念化地理解中国资产阶级,已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理解、认识有误,对中国近代史的描述恐怕都会产生主观武断。另外,教会学校对近代中国的作用我们也应听听马敏教授的见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