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体育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羊人的恋歌》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剧作家克里斯托夫-马洛的抒情诗代表作,作为诗人的马洛,抛弃了夸张手法的描写,通过典型的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意象,传达了一份原始的,只要用心就能够感知到的牧羊人炙热的情感,而对意象文化内涵的分析,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马洛的生活及其性格的探索,揭示马洛创作的伟大与独特以及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贡献。马洛用他短暂而充满激情的一生为伊丽莎白诗剧增添了奇光异彩,给后来的戏剧家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英围文学史上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性作品《吉姆老爷》,阐述了这部小说中康拉德式叙事手法的方式、作用、多样性及其产生的主题效果。指出对康拉德式叙事法的研究不是狭义上的单纯地对小说的结构加以分析叙述,而是通过对《吉姆老爷》的多层次分析,研究复杂多样的康拉德式叙事法与主题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对康拉德小说真正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沙都 《课外阅读》2009,(17):60-61
写得好的侦探小说,通常是一场智力冒险,侦探和凶手在书里PK,是为了引诱读者和作者PK。但智力消耗这件事儿,往往由于纯粹而有些单薄,简单来说就是缺乏回味。一本写得不错的侦探小说像一条肥鱼,身上挂着的鳞片就是小说里的各色人物,可当你把这肥鱼最终抓到手,吃完了,你还会关心那些鳞片的去向吗?  相似文献   
5.
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炼金术士浮士德,已成为西方文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几百年来,诸多作品都围绕浮士德这一形象展开,其中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歌德的《浮士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若按亚里士多德和朱光潜的悲剧理论来解读,《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浮士德》两部作品的悲剧起因、净化作用以及生命力感等都不相同,其在悲剧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刚果之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颠覆和重组,揭示出真正黑暗的不是非洲人的皮肤和非洲腹地的自然景象,而是掩盖在白色皮肤下被利益腐蚀一空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因其丰厚的文本质地、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背离传统的叙述方式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过去30年中,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始终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人们就这部小说反映出的殖民主义思想抑或反殖民主义思想争论不止。但这些研究多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文本中的话语入手,阐释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叙述层面入手,分析小说中人物马洛和叙述者马洛之间,以及叙述者马洛和作者康拉德之间的距离,进而揭示了作者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里的主人公马洛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自我心路历程的追寻的分析,可以揭示马洛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批判殖民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9.
在1955年戴维斯杯赛的一场四分之一决赛上,马洛诺·桑塔纳带领西班牙队战胜美国队成为国家英雄。他在1966年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网球迷们在观看现代网球比赛时往往带有敬畏和嫉妒:那里有太多力量和运动精神,也有太多惊人的击球。但问题是,对于业余选手来说,你根本无法达到当今职业网球选手的水平。有一个好地方,可以让业余选手找到帮助自己提高的范例:那就是过去。从前那些伟大的网球选手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这里将为广大业余爱好者呈现一个新栏目,带着大家一起回顾历史上伟大选手的伟大技术。我们本期开始第一个题目:马洛诺·桑塔纳的近网放小球技术。桑塔纳拥有卓越的球感。他知道如何制造让人吃惊的下旋。我多次见过他放出的网前小球,在落到对方场内后,回弹到他自己的场内,对手即便;中向网前也无法完成回球。一记伟大的放小球不是仅靠出色的旋转就能完成,伪装和对球拍的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桑塔纳的手臂、手和球拍同时工作,手拍合一。你永远无法看出他会打出什么样的球。这给了桑塔纳在任何时候都能放小球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闻超  王楠  杨赟 《考试周刊》2014,(94):21-22
歌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笔下的浮士德在具有鲜明同一性的同时具有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两位伟大作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别具一格的写作特色及其笔下的具有象征形象的浮士德从而揭示出浮士德这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鲜明特色和时代精神。与此同时两部作品又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描述了浮士德为了获取更多知识和权力,遂向魔鬼出卖自己灵魂的故事,尽管其结果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及对实现社会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