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月23日,初冬时节,花城广州的天气有些阴凉,琶洲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却热得让人受不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举办的“2006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会场却人声鼎沸,佳茗流香。置身其间,拂面而来的是无法阻的云南普洱茶刮起的阵阵热风。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很简单。康普逊家族是杰弗逊镇(以作者家乡牛津镇为原型)名门,祖上曾经担任过州长和将军,但到了杰森·康普逊这一代已经没落。杰森·康普逊和卡罗琳·巴斯康婚后育有三儿一女,但是两人的感情并不美满。杰森·康普逊是嗜酒如命的虚无主义者,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卡罗琳·巴斯康是自恋的神经衰弱症患者,四个子女中独爱三子杰森,因为觉得只有他像巴斯康家的人,其他三个是康普逊家的种。  相似文献   
3.
《喧哗与骚动》自1929年面世以来,就成为当代美国小说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结构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并在逐日深刻、多元的阐释中展现出它惊人的理论空间。本文即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借用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的自我理论,对这部小说中昆丁、杰生、班吉三个人物进行分析,以揭示在他们将欲望投向凯蒂的过程中,自我观念的形成和坍塌。  相似文献   
4.
多角度叙事是福克纳创作的重要特色,《喧哗与骚动》主要使用了三个叙述视角来讲述凯蒂的故事。班吉、昆丁、杰生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在他们的叙述中,凯蒂分别展示出爱、堕落及自私的形象。从深层次来看,班吉的叙事是一种本真叙事,以儿童天真的视角讲述了纯洁在成人世界中的失落;昆丁的叙事是一种历史记忆叙事,试图以历史理性去禁锢自然人性;杰生的叙事体现的是物质理性叙事,从利益的角度将人物化。在多角度叙事中,人的存在成为迷宫,读者需要从中探寻人存在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喧哗与骚动》旨在揭示美国南方旧秩序的解体和传统观念的丧失给现代人造成的困惑和绝望.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用心理时间来代替传统的时空观,来表现人物的时空错位感;用多视角的叙述方法增加了故事的多义性以及叙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成为美国南方的缩影,而且成为全人类的象征,从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体现了现代派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例,就作品中时空观的表达模式来探讨作为生命本体的人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中传达出的不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8.
《喧哗与骚动》:全面的复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不但外部结构是复调的,而且内在情感也是复调的。福克纳体验到人生的苦难,又充分认识到人的忍受能力,他深切地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又相信人类会创造美好的未来,他是绝望的,同时又主张反抗绝望,反抗那沉重的命运。《喧哗与骚动》既是地方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是全面的、彻底的复调。  相似文献   
9.
《喧哗与骚动》和《古船》两部作品的文化背景不同,风格也相去甚远,但都表现了历史转形时期文化道德的蜕变和不同人物的价值取向。两位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个人道德心理的审视,反映了广阔的时代画面,表达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深的道德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 ,书中象征手法的使用绝妙无比 ,令人称奇。论文通过对小说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 ,探讨书中象征的作用以及运用象征手法的原因 ,指出正是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 :人物更加丰满 ,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 ,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