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从世道人心的角度,精细地雕琢了东南地区增坂村的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民俗氛围、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并着力对乡村生活本身进行"日常化"地精细刻画,两代人的命运跃然纸上,琐碎小事里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魅力,也包容了无限的人生感悟:这不仅揭示出了变革中的中国农村的隐痛,更是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木讷的李福仁,溺爱成性的常氏,懒散的安春,滑头的三春,懦弱的李兆寿,鬼精的高利贷李怀祖,做事麻利的、刀子嘴豆腐心的鹭鸶嫂……那简直是一幅乡村人物的"浮世绘".  相似文献   
2.
温州高利贷资金断裂,欠债老板跑路。中央的态度是怎样?重视、但力度有限!在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9条措施里,决策层的矛盾心理可见一斑:一方面要求加大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又操心资金被挪作他用,因此要求"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  相似文献   
3.
英国法具有不同于大陆法的人性论特征,此等特征来源于伊壁鸠鲁哲学,此种哲学主张快乐主义并以财富作为达成快乐的手段。边沁继受伊壁鸠鲁哲学将之改造为功利主义,这种主义成为英美法的哲学基础,它以区分法律和道德为特征,故没有诚信原则、不要求陌生人见义勇为、允许高利贷。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的借贷关系呈现出高利贷猖獗、借贷利率畸高,以及高利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等突出特点。农民高利借贷的普遍性和农村的高负债率反映出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折射出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贫民生计全为富户垄断集中揭示了高利贷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较全国其他地区更为严重,最具强烈的西北区域色彩、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令人心寒的一幕:一位老先生借高利贷购买了一大批"古代艺术品"。可是当他把带来的20多件"古代艺术品"放在专家面前,专家鉴定后告诉他这些东西全部是赝品。一位专家建议他以后不要再搞收藏,另一位专家建议他找水平高、有良心的专家给他掌掌眼。但当主持人问及他的感受时,他的回答居然是:  相似文献   
6.
赊店帐既是商业领域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高利贷的一种借贷方式,是一种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的形式,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颇为常见。它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商品经济,满足了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但由于利率的高昂和交易手段的不公正,导致农民受商业资本的控制,遭受残酷的盘剥。  相似文献   
7.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犹太高利贷富商,为人狠毒、贪婪。基督徒安东尼奥则乐善好施,借钱从不收利息,坏了夏洛克不少生意,而且他还公然羞辱高利贷者。夏洛克对此嫉恨在心。一次。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完婚,不得已向夏洛克借高利贷,夏洛克佯装慷慨不取利息,但却同安东尼奥签了一个生死契约,  相似文献   
8.
提起元杂剧,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那部《窦娥冤》。剧中塑造的那个命运多舛而又刚烈孝顺的小女子窦娥,以其丰满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哈工大一位辅导员写了封信反映.在大学里;贫困大学生的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贫困出现厌学的情绪.其“精神贫困”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们用家里卖牛、借高利贷的钱在学校沉沦于网络和小说.以至于耽误学业;甚至因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劝退。  相似文献   
10.
铜币哪去了     
一天,阿凡提骑着小毛驴赶集来了,一边逛着,一边不住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忽听见有人高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是西瓜店老板沙拉.此人既贪财又奸诈,还专门放高利贷剥削老百姓.阿凡提早就想找机会教训教训这家伙.此时沙拉正手忙脚乱地卖着西瓜.阿凡提走过去,见西瓜半数是大的,半数是小的.大西瓜一个铜币买2个,小西瓜一个铜币买3个.阿凡提对沙拉说:“啊,沙拉老弟,你可真笨,何不把大小西瓜合在一起,不论大小,按2个铜币买5个来算,不是省事了吗?”沙拉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忙谢道:“阿凡提大哥真是聪明,果然名不虚传.”过了没多久,沙拉又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