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聂绀弩的《韩康的药店》是中国杂文史上的经典名篇,立足于该杂文的历史背景,认为它具有“古为今用”、“影射”这两个显著特点,并以小说故事形式折射出杂文的理趣美,师承和发展了鲁迅先生战斗性杂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新语林》原名《自由谈半月刊》,系《申报·自由谈》的"姊妹刊"。鲁迅与徐懋庸等新进青年的友谊,成为《新语林》创刊的直接动力。在《新语林》上,周扬提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左翼文艺界"照搬"苏联"拉普"的一种重要文艺理论,它影响了左翼文学乃至后来共和国文学的创作。作为一本"杂志年"年间集约精简的小杂志,《新语林》内受"化大众"和"大众化"的思潮影响,外受1934年"文化剿匪"及其自身的党性规约。透过《新语林》,我们可以管窥"左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运思理路以及上海文学生态环境的存在情状。  相似文献   
3.
孤岛时期对鲁迅的纪念活动和研究促进了鲁迅研究的展开,也激起了群众的抗日热情。文艺界曾就是否继续"鲁迅风"写作形式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但这并不妨碍孤岛作家对鲁迅战斗精神的继承,尤其是在杂文创作上,他们延续了鲁迅爱国主义和国民劣根性批判的传统,勇敢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戏剧也是抗日宣传的有力武器,改编剧《阿Q正传》作为孤岛文学的亮点,深化了鲁迅作品和精神在群众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晓声的底层生活磨难使其触摸到隐在生活深处的人生真谛和吴越文化的精警品格.他的小说的深刻性在于,从笔下人物的普通生计问题入手,不仅批判了他们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并未成为社会主人的现实,并进而揭示出形成这种现实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根深蒂固的心里痼疾:盲目的奴性意识和盲目的自我膨胀.从艺术手段看,深辟的心理描写、精当的细节和画龙点睛的议论对小说深层意蕴的开拓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风是现代杂的一种独特流派,是指鲁迅、瞿秋白等人创作的鲁迅式的战斗杂。其风在“左联”时期已经形成,后经“孤岛”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唐弢、巴人、聂绀弩等一大批杂作家的丰富与发展,进一步走向成熟。其主要特征是以讽刺、幽默的笔调,以形象化说理的表达方式,进行社会批评和明批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后鲁迅风作家秉承了鲁迅的知识分子批判传统,以“俄国知识阶级”作为参照,对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革”等时期的知识分子种种以奴性为中心的劣根性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指出他们整体上缺乏“俄国知识阶级”所具备的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内涵。但对于“文革”等期间知识分子的表现,应该还原到特定历史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有区别的判断和同情式的理解,不宜作出“一刀切”式的简单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延安文艺整风是党当时政治利益的需要,也是当时环境所致,总体是正确的;王实味事件是王性格使然,与其同路人推波助澜极相关;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的学术、思想、政治三者关系问题的处理以及知识分子政策颇具反思价值。文章旨在探究延安文艺整风前鲁迅风杂文风潮形成的基础因素,说明丁玲在鲁迅风杂文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策动作用;分析王实味与鲁迅风杂文的关系,探求王实味文学与政治理想追求中与延安政治意识形态建构过程的暗合与分离的历史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