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 《山西档案》2003,(4):33-34
文物 ,作为物化的档案 ,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很值得人们重视。历史久远的档案资料往往会因时光的流逝而发生各种意外甚至丢失 ,当我们进行历史考证、研究、仿古建需要利用一些档案史料和文物时 ,却找不到翔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看不见历史的本来面目。深感“档”到用时方恨少。近年来 ,我国史学界、考古界 ,经过对文物的挖掘研究 ,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对这些历史资料的研究利用 ,为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物的档案利用价值 ,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充分体现 ,它可以为一项事业的成败 ,起到决定…  相似文献   
2.
程习武 《阅读与鉴赏》2002,(1):83-86,68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遭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印刷机械制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备了制造能力与经验,也具有了一定的开发能力。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印机制造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担负着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任务。都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去参观了一个大型海洋展。走进展馆,黑暗瞬间淹没了我,我好像进入了深深的海底。这时,一道蓝光飘然而至,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再往前走,我看见了蓝光的“光源”——一个鱼缸。鱼缸上贴着两张纸,纸上写着“尖嘴鹤、七星刀”,看来,那就是缸里的居民啦。只见尖嘴鹤静静地伏在缸底,像一条短短的钢鞭。七星刀的尾鳍像被砍掉了一块,很像是一把反过来的大菜刀。  相似文献   
5.
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比”之归宗,去“兴”则“赋”、“比”无所归依。上述两方面,为古典诗“兴”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鹭奇情     
石涛 《当代职校生》2003,(12):26-27
  相似文献   
7.
鹤殇     
归根结底,还是我和老莫伤害了奥杰塔。老莫在沼泽边有栋简易房子。因为我的到来,老莫从附近的村子里拉过来一根电线。这样,这栋简易房子有史以来第一次亮起了电灯。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9,(5):10-14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中经常出现儿童、老人、盗猎者、"我"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研究发现这些人物形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承担着相似或相同的功能,是功能型人物、类型化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对全人类的精神期盼,又有对逝去草原、游牧民族文明的缅怀,对人性的反思,以及对人与自然共生之路的探寻,具有鲜明的精神意蕴和指向性,承载寄托着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向往、思考、表达等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9.
罗汉常与龙、虎、狮、猿等伴,其间既有罗汉的法力,也有修行的境界,更兼远离尘世的况味。这些从兽自然非比寻常,但情绪具微妙复杂意味的,恐怕还要算是鹤。鹤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来都是仙界之物,故又称之为仙鹤。鹤有很长的寿命,可以是仙界的骑乘,同时可以穿梭于仙界与凡间。有了这般本领,也就成为仙家信使,即鹤使。  相似文献   
10.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首先,描绘了草原、丛林人民独异的符合生态规律的行为方式,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者审美的生存状态,传达出作家对人类“诗意地栖居”的赞美和向往。其次,作家努力探求人与生灵平等共生之路。再次,批判工业化对自然美的破坏,否定物欲横流的城市文明,并谴责人类无休止的贪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