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多篇故事的主人公都遭遇了压制—抗争—绝望的成长历程。其中,《与橱中人的对话》中的"我"和《化装》中的亨利皆属典型代表。在强权与压制下,他们被异化为长辈的"玩物",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偶然的"他者"介入,打破了扭曲的伦理桎梏,致使他们勇敢抗争。可是,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与家庭的弱势群体,他们艰难而屈辱的抗争注定以失败告终。因此,故事揭示了青少年在异化的伦理环境中不能承受的重压和扭曲,隐喻长辈须树立正确伦理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说书     
洁尘 《当代学生》2014,(6):26-27
正去年底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把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和伯恩哈德·施林克的最新长篇《周末》放在一起说,抱怨了一下《周末》的乏味。之后不久,伯恩哈德·施林克的短篇小说集《夏日谎言》到手。我对施林克的关注,是从他的名作《朗读者》开始的,之后是他的短篇小说集《爱之逃遁》,都给我留下了相当美好的阅读记  相似文献   
3.
正透过缝隙,看到你脚踝细瘦苏珍吃力地从客厅将行李搬到自己的新房间后,偷懒地靠门坐下,环顾新家。这一带都是老房子,每户人家都挨得特别紧,房间很窄。苏珍打开壁橱,吃惊地发现墙壁上有一处甚至裂开了一条大缝,用发黄的报纸草草地粉饰。她撕开来,眼前是另一个陌生的房间。她吓得立即把报纸贴回去。晚上临睡前她忍不住又打开壁橱,撕开报纸,看到那个陌生的房间亮着灯,却没有人。正对着苏珍的墙壁正下方贴满了照片,苏珍仔细一看哑然了,那些照片分明都是画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著名小说《赎罪》中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技巧,展现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作家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指涉,凸显小说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小说创作过程的自我揭露,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元小说技巧的应用赋予了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充斥的诸多误读是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具有特定的生成机制与叙事功能。小说中布鲁姆的“诗学误读”是基于文本缝隙填补的创造性洞见,一般意义上的误读是基于身体语言、情书、证词等多模态话语的多重错误认知,亦是世俗偏见裹挟下的权力话语共谋的结果,诸多误读也深刻地参与人物心理结构建设、性格塑造和情节主题的创设中,体现了重要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公认的“常青树”,他以独特的叙事题材和非常规的叙述手段闻名于世,其短篇小说《一头宠猿的遐思》是一篇典型的非自然叙述作品。非自然叙述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一头宠猿的遐思》中的“非自然性”,可依据德国学者杨·阿尔贝的非自然叙述理论,从非自然叙述者、非自然的故事世界、非自然叙述作品阐释策略三个角度来剖析,以期丰富麦克尤恩作品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家麦克尤恩的小说《黑犬》以其精妙的历史叙事和深邃的伦理洞见而备受西方评论界的关注。历史反思、历史拟写与伦理之间关系的探讨为《黑犬》的释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批评范式。小说展现了历史反思之下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这种历史反思又与历史暴力直面相对,从而促使人道德姿态的提升,为道德行为找到前提。通过人物境遇,麦克尤恩对此开出的良方是挖掘人际关系的救赎力量。  相似文献   
8.
伊恩·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以伦敦为核心描写了一个后现代景观社会。依据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文章分析了《星期六》中景观作为占主导地位的生活模式及隐性的意识形态现象,凸显小说人物主体性消解的主题,并揭露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困境,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星期六》中被景观支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9.
麦克尤恩在小说中刻画了许多自我异化的人物形象。这些人沉溺于艺术世界、孩童时代或性幻想,封闭于自我世界,从而导致精神世界的畸变,最终很难获得真正的慰藉。  相似文献   
10.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安排了三个家庭父亲不同程度地"缺席",这与小说的人物主题发展、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身份焦虑密切相关。虽然父亲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全文的男性形象,父性权威和霸权性男性气质弥漫并贯穿整个故事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和隐喻的身份"在场",无形中影响着小说主人公们的发展。麦克尤恩的这种男性书写不仅描绘了二战背景下的男性图景,而且表达出作者对消解父权文化,摒弃阶级封锁,以及建构更加和谐两性关系的热切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