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我都会和父亲一起到田里去播种麦子。父亲先用锄头把麦窝锄好,然后再在每个窝里撒上十几粒麦种。当时,我对父亲的播种方式感到很疑惑,一般来说,每一个麦窝一般撒上四五粒种子就够了,撒得太密的话,会影响麦子的生长。那天,我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  相似文献   
2.
独立前夕,穆苟忐忑的心情与众人热烈期盼的心情形成了强烈对比。因他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基希卡出卖给了英国人。穆苟的变节行为透露出穆苟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矛盾:他一方面以基希卡为崇拜模仿对象,并想取代基希卡成为部落的英雄;可是另一方面,在出卖基希卡后又受到对自己氏族英雄背叛的良心谴责。将以穆苟的原型塑造为主线,用圣经原型批评与后殖民批评方法来解读基督教在的殖民进程里所扮演的角色来揭示其去殖民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灵捕手     
逃跑的麦种耕完地,农民来到地头一棵大树下,放下装麦种的盆子,准备休息。这时,躺在盆里的一粒麦种的思想开了小差,它想:就这样被抛到露天地里,从抽芽到结穗肯定要遭受风吹日晒之苦,还不如找个凉  相似文献   
4.
作为恩古吉的代表作,《一粒麦种》自1967年发表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对后殖民主义感兴趣的批评者们的关注。学者们视作品中穆苟这一人物形象为消极角色,然而,如果将人物置于政治的层面去解读,其形象就与"背叛者"大相径庭。从伦理批评的视角,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理想社会"的理想的政治理念为依拖,重新探讨穆苟的人物形象便可揭示民族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一粒麦种》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开创了非洲新兴文学的先河。从新历史主义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探讨作品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新历史主义叙事,进而揭示小说的独特之处及作家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以"挪用"为视角,从民族英雄基希卡"挪用"基督教进行革命;本土宗教与基督教的融合;以及小说以《圣经》为基础的篇章构思,这三个方面来展示后殖民人民通过"挪用"基督教作为反抗殖民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试从《一粒麦种》中卡冉加、基孔由和穆苟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和对友情、爱情以及民族的背叛三个方面来解读殖民主义从边缘向中心靠近的过程中人们竭力为实现国家独立这一伟大的民族理想的同时个体对它的不同程度的背叛,分析被殖民者在抵抗殖民主义中由于殖民主义下民族主义局限性和个体认知偏差导致的背叛和梦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8.
9.
在《一粒麦种》中,隐含着圣经原形,丰富了文本的思想。本文运用弗莱圣经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意象、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视角来解读《一粒麦种》,从而展示了恩古吉对肯尼亚独立后现状和今后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