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肖国忠 《成才之路》2010,(26):I0005-I0005
每年两个假期,本是高校教师休息调整、精心备课、潜心问学的佳期,可是近年来有一股风气渐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9币假期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对此,国家俄语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忠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师编教材本无可厚非,但是参编者越来越多,竞相编写,并非好事。  相似文献   
2.
变译理论在一个新的学术维度上扩展了翻译理论的空间,丰富并构造了翻译学上的新的理论形态。然而,反观其理论表述,笔者发现构成变译理论自身结构的某些基本原则与具体细节存在颇多不恰当与疏漏之处。本文仅以书中的两个命题——变译理论的应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处理翻译作品中的所引为研究个案,借此阐明笔者对变译理论的个人理解并兼与著者就其存在的某些理论分歧予以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为基础,对张谷若《无名的裘德》译本从增、减、编、改四个变译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变译正名     
1999年,华中师范大学的黄忠廉教授在申请国家“九五”社科甚金规划项日“变译理论研究”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变译”这一概念,使导“变译”一词第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作为一种翻译方式,“变译”早就存在,并被许多翻译工作者广泛使用,只不过翻译界一直不肯承认“变译”的地位,将其等同于“误译”,总让它以“反面教材”的形象示人,笔者认为现在有必要为“变译”正名,主张翻译界应该正确认识“变译”、对待“变译”,重视“变译”研究,本文试从三个角度论述“变译”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郭鸣鹃 《海外英语》2022,(20):29-30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紧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日益频繁。书籍作为承载人类思想和知识的重要载体,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何打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语言壁垒,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成为21世纪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清末民初,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开始引进外国书籍并在国内翻译出版,由此开启了我国的翻译之路。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各种翻译理论层出不穷,该文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为切入点,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翻译事业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