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北师大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该教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点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重点学科.这个学科点在20世纪50年代由黄药眠先生肇创,他敢于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新问题,给出新的理论解答,留下许多具有独创性、并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的思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科点在童庆炳教授的率领下,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攻关,童庆炳、程正民、李壮鹰、王一川和李春青教授都形成自己独创的学术观点.他们以生命的投入的态度和精神,努力把中国文艺学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在著名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它们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研室教师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学,为之编写了一系列的配套教材,并开展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研究方向的同时,教研室还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教研室学术队伍正在为把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成为一流的重点学科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陕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显示:队员基本适应训练计划负荷并能在高原训练期表现出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师范馆是京师大学堂的核心与基础,也是京师大学堂学生高扬爱国精神的策源地.师范馆不仅办学严谨,成效卓著,而且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实为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其发凡起例,影响深远.虽然,经百年发展,今天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新的办学目标,也意味着她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高师院校了.但是,由师范馆设立本身所彰显的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大趋势,却具有恒久的意义,值得我们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深长思之和自觉把握.研究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现实性意义,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的世界史学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师范大学走过的百年历程中,世界史学科的制度化不断进展,学术研究成果卓著,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主要有:以探索世界历史发展总规律、破除欧洲中心论为目标;以比较研究为根本方法;关注动态,追踪前沿,争取国际学术对话资格;继承和发扬朴学传统,重视文字之学与哲学思考之间的张力,重视内在理解和客观分析之间的张力,重视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的应用.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合作创办"民俗学专栏"20年,形成一批特殊理论资源。它反映了钟敬文先生等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大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记载了我国民俗学在高等教育学科化方面的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和发展步骤。经过30余年的建设,现在我国民俗学科已建立了高层专业教育、地方教育、民族教育和普及教育等不同格局,提出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民俗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群互补发展,同时保持学科独立性的阐释框架。钟先生还曾提出民俗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钟先生的后学对此加以继承、发展和探索实践,使民俗学科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9.
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和高鹗校订整理再版的《红楼梦》木活字本,就目前采集到的书影资料加以比较,从封面题签、书首书尾,到序言、绣像、目录,以及正文特征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程乙本,以及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的"蘭藏"程乙本,应为现存完好且刊行较早的两部程乙本。目前可见,程乙本初刊时缺少第四十七回第十二叶,北师本以两叶东观阁嘉庆十六年评点本增补,天津市图书馆藏程乙本此叶不缺,但经考辨,其与程甲本书叶相同。北师程乙本与绍兴蘭藏本上,缺页现象、补摆异体字,以及天头漏油墨等特征显示,二者应为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绣像红楼梦》的初印版本。相较而言,津图本、浙桐本等本上存在再度调补木活字的痕迹,构成"重订"程乙本的特征。通过与程甲本以及版内微调的三类程乙本综合比对得知,上图本兼有程甲和程乙,亦存在某些独立性,称其为程丙本相对准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