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387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97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鹤琴先生既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教育实践家。陈老在创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历程中所展现的学术风格和人格魅力以及创新精神与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初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爱国华侨兴办的民族工业企业无疑是这一经济浪潮中鲜艳夺目的奇葩,其中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张弼士更是当时举足轻重、富有影响的人物。据2003年1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日前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爱国侨领张弼士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称张弼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他推动了近代中国的铁路、矿山和现代农业、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张弼士研究正引起学术界关注。拟对二人企业经营情况、企业规模及经营思想、经营成效和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揭示他们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情感。二、构思精巧,想像丰富,比喻新奇。三、追求诗歌的内在意蕴美。四、强调格律与情绪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进行长期、连续的儿童发展教育的研究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幼儿健康教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幼儿健康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拟就陈鹤琴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陈启天由非基督教到反基督教教育进而主张收回教育权的思想发展轨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其从事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理论基础。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中,他充分利用《中华教育界》和《醒狮周报》两大舆论阵地,一方面自身系统建构国家主义教育理论以鼓吹收回教育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育界的舆论导向,声援收回教育权运动。同时,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多次提请相关议案,并发起成立"国家教育协会",推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对于他在这场运动中的历史贡献与关怀祈向,应予以肯定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洪奭周所著《洪氏读书录》,选录书籍的标准混杂,且背离推荐初衷,有违推荐书目录的著录原则。然正因其取舍纠结,著录书籍甚繁,可藉此考察洪奭周所见中国与朝鲜书籍,还原其阅读视野。通过洪奭周所撰各书提要,亦可探赜其对中原历代学术风尚的真实宗尚。  相似文献   
8.
陈登原及其文献学论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陈登原生平及其文献学论著——《薛氏旧五代史之冥求》、《天一阁藏书考》和《古今典籍聚散考》的介绍,总结陈登原在《旧五代史》考证、天一阁藏书文化和中国文献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揭示其关于典籍聚散思想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历程,反映其文献学论著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的结局,一般都认为是大团圆结局,然而杜宝始终不认可杜、柳二人的自由婚姻,故《牡丹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如此安排,让《牡丹亭》中的现实世界与浪漫世界的冲突和碰撞展现在观众、读者面前,使其具有更加深刻、丰富饱满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艳丽  李方木 《双语学习》2007,(7M):137-139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