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贾谊是西汉初期赋家,现存赋四篇,通过对其用韵的探析,归纳系联出16个韵部,并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先秦音系对照,可知贾谊赋与当时的语音情况吻合。他的赋作换韵频繁,隔句押韵,韵句为主,散句为辅,韵脚字不一定是末字,贾谊还尽力把韵部按照平仄以类相押,"真"部和"文"部还可通押。以贾谊辞赋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在押韵方面无疑处于正在发展但尚未完备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辞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悲士不遇”这一主题,其原因何在?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汉代辞赋中悲士不遇主题的成因。首先,士人的不遇是悲士不遇辞赋产生的现实基础。其次,对“遇”的强烈渴望和由此产生的强烈的不遇之感是悲士不遇之辞赋产生的主观原因。第三,辞赋是汉代士人表达其不遇情怀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直认为曹丕重视辞赋而曹植轻视辞赋。其实,曹丕主要重视的是"成一家之言"的论说类文章,而不是不含政教意义的辞赋。曹植曾说"辞赋小道",实为愤激之语。他把辞赋比之于《雅》、《颂》,终生未辍辞赋创作,以及他对辞赋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辞赋的大力推广,都可反映出他是重视辞赋而不是轻视辞赋的。曹丕对辞赋经世致用功能的无意识弱化,突破了传统辞赋的藩篱;而曹植对辞赋地位的有意识提高,却深陷传统藩篱之中。  相似文献   
4.
辞赋是中国古典学的独有体。明清辞赋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的最后阶段。本系统描述了明清时期近六百年间辞赋发展的历史流程,并通过对代表赋家与赋作的重点论析,藉以展示明清辞赋的思想价值、艺术特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